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黄辛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02-15

我国水稻株高发育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何祖华研究组在水稻株高发育的调控研究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月9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

  水稻株高是控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主要由水稻节间的伸长调节。水稻最上节间的伸长可以促进幼穗的抽出,进而开花、授粉和灌浆。因此,最上节间的发育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节点。继克隆和功能分析了水稻长节间基因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Eui)后(Zhu et al.,2006,Plant Cell),该研究组一直致力于水稻节间发育的研究,成功克隆了BENT UPPERMOST INTERNODE1(BUI1)基因并系统阐述了BUI1蛋白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BUI1编码一个植物特异的Class Ⅱ formin蛋白,调控细胞微丝骨架(actin cytoskeleton)的装配和动态变化。微丝骨架是细胞形态和多种生理过程的基础。BUI1的突变导致细胞中F-actin含量降低、actin bundles数目减少,细胞的伸长和极性扩展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了BUI1突变体植株的节间发育,表现为最上节间严重缩短,呈弯曲生长。通过与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黄善金课题组合作,他们系统分析了BUI1的生化功能,证明BUI1参与了微丝骨架装配的各个过程,并呈现其特有的调控性能。该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内染色和体外生化实验,证明Class Ⅱ成员BUI1是微丝骨架的重要调控因子,在高等植物微丝骨架装配和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同时为水稻株高发育调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