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留学生数量近年激增
记者:现在许多中国的优秀学生都希望赴海外求学,作为一所以多元化为特色的大学,哥大是否准备录取更多的中国留学生?
鲍林格:哥大几十年前就开始录取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目前,中国学生是哥大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为了使留学生能够更好在哥大学习和生活,我们成立了国际学生及学者服务中心(ISSO),为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服务。
2009年,作为全球卓越的学习与研究中心,哥大长期以来始终保证着多元化的优良传统,接待了来自近15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学生、实习生、学者及陪同他们的家庭成员。2009年,哥大录取的国际学生较上年增加了4%,总数为5553名,其中中国学生为1016名,占总数的18.3%。2005年,哥大的中国学生数量为500名,至2008年已经逾千,三年内翻了一番。
根据国际教育机构(IIE)2008年秋季统计,哥大录取的国际学生数量在美国仅次于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在哥大各学院中,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的国际学生数量最多,共有1469名,占其学生总数的47.5%,占全校录取的国际学生总数的26.5%。
此外,我们的国际教师和学者中,来自中国和法国的是最多的。目前,哥大共有超过1200名中国学生和学者。
记者:那么,你对申请哥大就读的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
鲍林格:哥大的录取流程和其他美国一流大学相似,是“整体性”的,这意味着会仔细考虑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我们不会仅仅依赖标准化的测试和评分,而是认真分析学生提交申请的所有部分,从中形成正确的判断。我们会仔细阅读个人陈述,尝试了解他是谁,上大学的动机是什么,等等。我们也会仔细阅读教师的推荐信,从中了解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何,给同学带来了哪些东西。申请的每个部分都能说明问题。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最适合哥大的学生。
美中学界携手面对共同挑战
记者:哥大与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哪些合作?近期有哪些计划?
鲍林格:哥大与现代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哥大是首批招收中国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很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哥大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开展了各种学术合作,所涉学科广泛,包括医药、公共健康、音乐、教育、法律和商务等。基于这样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于2009年3月在北京设立哥伦比亚全球研究中心,通过北京中心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美中两国眼下面临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双方必须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哥大在北京设立的全球研究中心不会招收学生或颁发学位证书,也不想通过这些方式来盈利。中心的运作经费通过哥大的校友网络和支持相关研究项目的个人及基金会筹集。
北京中心正在开展的一些项目包括,哥大与中国学者及官员开展有关全球特大灾害的风险、预防及反应措施的跨学科研究,如像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中国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害所带来的挑战等。中心与哥大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合作,于2009年在故宫附近的老居民区里建立了一个由工业厂房改造的开放式工作室,供哥大和中国各地的学生、学者等进行科研活动和文化交流等。
中心还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合作,研究有助提高经济效率及环境可持续性的长期经济增长政策;与国内外名校联合在北京大学开展针对中国政府官员的公共政策培训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