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03-06

陈和生:科技人员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我最关心的议题还是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现在时间已经很紧张了。”陈和生说,尽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社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但科技人员的责任尤其重大,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应积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2012年,中国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达320万,居世界首位。

  那么,科技人员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陈和生认为,当前,仍应当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例如,在管理方面,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简单化,尤其不能走极端,不能过分地强调SCI和发表文章的数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但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答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

  陈和生认为,相比十年前,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已明显好转。最近几年,我国从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科学工程都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和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如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航母的建成、歼—20的研制成功等等,都代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都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此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推动,“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企业的研发基础仍较薄弱,因此,要一下子把企业的主体做起来还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陈和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科研机构的帮扶,所以积极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有机结合也是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