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人民网-科技频道     发布时间:2014-11-03

院士:引文桂冠奖不该是中国科学家争取的目标

  1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今天获得首届“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该机构每年颁布的全球“引文桂冠奖”被学术界视为预测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涂传诒作为颁奖嘉宾对出席颁奖礼的获奖科学家致辞,他肯定汤森路透对中国设立该奖的价值,同时指出量化分析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观察和侧面反映”,该奖不应该成为科学家和高校争取的目标。

  全文如下:

  尊敬的汤森路透,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作为颁奖嘉宾,我衷心祝贺111位科学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获得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获奖表明,大家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有广泛的影响。这是大家创造性的艰苦努力的结果。国际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在科技界有很高的声望。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中有1/7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应该与获奖人的重要贡献密切相关。

  我感谢汤森路透设立中国引文桂冠奖和建立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基于汤森路透所收录的全球科学文献记录,建立的ESI指数(包括机构总引文数排名、高被引文论文统计)等已成为世界普遍应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和国家/地区的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中国有关评价团体也把ESI论文统计结果作为评价大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些学校甚至把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名之一,或者进入前万分之一作为努力争取的目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量化数据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虽然,在统计的意义上,这些量化数据与科学贡献有很好的相关,但它不是基于对科学贡献的实质分析得到的,另外它不区分文章多个作者的不同贡献,也不区分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人员多少。汤森路透一直以来所做的量化分析和相关的指标,包括评选引文桂冠奖,都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观察和侧面的反映,而不是设立一个让人们争取的目标。汤森路透和我们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目的是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今天有111位科学家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录,这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这说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基础研究,无论从投入,还是从产出来看,都有着可喜的增长。就像刚刚BasilMoftah先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编者注)介绍的那样,现在中国论文产出量仅次于美国。

  然而,中国要真正成为科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产出的不少文章的引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科还严重依赖国外资源,存在“三头在外”的现象,即仪器购买在外、人才引进在外和文章发表在外。有的学科还有数据网上下载在外、样品测试在外的现象。

  我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水平一定会继续蓬勃发展。基础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定会对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对科学贡献的评价,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会有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到中国科学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一定会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最后,祝贺汤森路透成功举办这次中国引文桂冠奖,再次祝贺大家获得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