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九旬院士深居简出 捐百万积蓄支持青年创新
2014-06-16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沈家祥深居简出,但他的心思仍然留在药物化学的瓶瓶罐罐里。

  15日,他和妻子陈燕娜将100万元积蓄捐给天津大学,希望用这笔钱支持年轻人去从事创新的工作。

  沈家祥缺席了上周的两院院士大会,不过他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再次强调国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沈家祥一字一句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自己捐出这笔钱,就是要响应这个号召。“习近平主席鼓励我们大家要全面创新、创新再创新,我想如果能够尽一些力量的话,我非常高兴。”

  据沈家祥之孙沈赤兵介绍,100万元约占沈先生存款的一半。他留出四分之一给妻子看病,另外四分之一用于应急以及实现自己的一些实验想法。除此之外,他没有为自己打算。

  这位伦敦大学博士1949年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国服务,在推动抗生素、维生素国产化等方面成就斐然。他对记者说:“我们过去做的新药研究不多,跟国外同行差得太远,他们是搞创新,我们过去更多是仿制。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是‘叫我们自己鼓起劲儿来,跟外国一样,做创新的工作’。”

  如今,他很高兴已有大量海外人才到中国工作。他参与创建的天大药学院,去年迎来了该校60多年未见的“洋院长”杰伊·西格尔教授。今天,沈家祥穿着红色唐装,当着西格尔教授的面,喜气洋洋地对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连外国的优秀科学家也到中国工作了。

  李家俊校长接受捐款后表示不辜负沈先生的希望,把天大办好,把药学院办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构。天大将设“沈家祥教育基金”,奖掖在药学领域表现突出的师生。

  西格尔教授平均每月到沈先生家里拜访一次与他交流工作。在这位“洋院长”眼里,沈先生捐款的义举是国外少见的,从中体现了中国的4个美德:爱国、创新、忠诚、包容。

  沈家祥的外甥包宗业说,沈先生毕生的追求就是发展民族的现代制药业。这笔捐款体现了这种追求。沈先生感到自己年事已高,所做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少,捐款是他回报社会、回报天大的一种方式。

  虽已近期颐之年,沈家祥仍关注时事,思维活跃。沈赤兵告诉记者,爷爷可能随时冒出新的想法,学生们也会帮他检索一些研究所需的文献。去年,爷爷吃过一次日本纳豆,突然琢磨起纳豆里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的维生素K。爷爷“发动”一位学生和家里的两位保姆,一起研究怎样发酵纳豆,分析其中的维生素K,为此搜集了很多文献。沈赤兵感慨,从生活中的琐事出发,爷爷都会想到创新。如今,爷爷实现了捐资的夙愿,把对创新的殷殷期望寄托在了年轻人身上。(记者张国)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院士:引文桂冠奖不该是中国科学家争取的目标
· 对话院士侯建国:摆脱"伯乐相马式"管理模式的窠臼
· 全国首批科普硕士出师 懂科技动手能力强
· 院士吴良镛自白:考虑到年代不同 写稿时特别注意
· "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是对"倒下"学生的最大讽刺
· 两院院士谈院士制度:院士们到底享受啥待遇
· 湖北襄阳建成2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 专家:院士是个荣誉 不存在退休一说
· 院士被学生举报学术造假 学生被院士指责要求荒唐
· 八旬院士资助贫困生 捐出平生积蓄420万元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