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11-18

机器人“抢行”还有多远?充分上岗还需时日

  充分上岗还需时日

  虽然工业机器人上岗就业的势头如火如荼,但谈及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业内人士仍然表示,抢人饭碗还为时尚早。

  “我国机器人的本体制造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国外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如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及精密减速器,大部分都依赖日本、欧洲进口产品。可以说,越往产业链的源头差距越大。”张新华说,“因此,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受制于人’的阶段,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减速器是制约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迫在眉睫。”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告诉记者,一旦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内资品牌即可在定价上与进口产品拉开差距。若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假设平均降低30%的成本,则机器人单机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20%。

  在王健看来,目前我国缺乏一批高水平的系统集成商和了解行业的专业人士。“现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需要既懂装备又懂工艺的人。”

  未来工厂值得期待

  “未来,我国的机器人发展方向还要看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张新华说,“这两年,国内很多城市对机器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北京市政府近几年就连续组织我们开展科研工作,希望接下来北京在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另外,上海、重庆及张家港等地也相继制定了优惠政策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他看来,中国的机器人必然会迎来迅速发展的阶段。他告诉记者,据中国机器人网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而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902台,同比增长19.2%。中国已超越韩国成为目前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工业机器人的售价大约在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以165公斤的工业机器人为例,在2010年的售价为29万元,今年是24万元。”张新华说,“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机器人本身成本的降低,都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曾说过:“这一技术充满乐趣并改变世界。”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发明与探索,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工厂并不遥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