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区清华附小“1+X”模式整合课程
在学生减负上,清华附小推出了“1+X”课程体系。“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整合后的课程分为四大类: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每一类都包含若干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整合后的课程性质、核心素养一目了然。学校还自主研发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乐学手册》。
学校还尝试35分
钟的“小课时”,将“节省”下来的课时放到“大课时”中去,一节课变为60分钟,方便学生学习,实现了乐学、减负增效的效果。
>>区县做法
西城推广按特色编班
西城区副区长陈宁昨天表示,减负是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孩子真正发展空间的重要渠道,西城区非常支持,也一直在努力落实。“具体而言,一方面把课时先压下来,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把学生的课堂教育与课下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将减负落实到位。”陈宁说。
陈宁介绍,西城区在减负的过程中,对课堂结构进行了调整,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她说,这样做看似减少了专业课程,但其实是对专业课程有推动作用。过去一些普通的学校很舍不得这个时间,但是操作了一个学期之后,大家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西城区正在推广按照特色编班,而非按照考分来编班的方式。她说,特色编班是大原则,主要是按照学生的特长和学校的整体安排,为学生安排最适合的班级。“有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可能就分到侧重语文教学的班级;如果学生有些课程基础差一些,就会分到进度稍微慢一些的班级。整体上看,对于不同学校、不同学段学生,要求都不同,有不同的考量指标”。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 郭莹 张晓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