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腾讯科学    发布时间:2013-06-09

人类或起源于外太空:彗星携生命分子撞地球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生命来自何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界,有研究认为地球生命产生于太阳系形成初期,高温、压力以及辐射等环境导致了氨基酸雏形的产生,也有科学家表示地球生命分子来自于原始地球的深海环境,深海热液喷口是早期生命的栖息地。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来自外太空,如果这个发现被最终证实,意味着人类并非地球上特有的智慧生物,相同的生命分子在宇宙空间中“流窜”,当它们找到合适的环境时就会“扎根”,开启属于那个星球生命演化历程。

  早期地球曾经遭受大量的天体撞击,这些天体的直径从1.6公里至56公里不等,当撞击天体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虽然外表被加热至很高的温度,但是天体内部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撞击产生的能量可以促进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

  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科学家尼尔·高盛与安大略省技术研究所科学家艾萨克·汤伯林为本项研究的主要人员,他们发现数百万年撞击地球的彗星中已经存在“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具备进一步演化成生命分子的条件,其中包括蛋白质、构成DNA和RNA的碱基对等。彗星中含有多种较为简单的分子,比如水、氨、甲醇和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继续演化,期间还需要大量的能量来“驱动”此类化学反应。
  彗星撞击事件为地球带来了生命分子和能量,根据统计,早期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事件可以为地球带来每年10万亿千克的有机物质。可以想象,早期地球环境可以储存大量的有机物质,研究人员尼尔·高盛通过密集模型的重建调查,结果发现了种类不同的烃类物质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其中可能已经存在生命分子,它们进入地球环境后开启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研究发现,在较高的冲击环境下,可产生48万至60万个大气压,温度达到6,200-8,180华氏度,这样的环境条件可形成甲烷、甲醛或者一些长链碳分子物质。而当冲击压力为36万个大气压、温度达到4,600华氏度时,彗星内部的二氧化碳冰混合物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可形成芳香烃类物质。显然彗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地球生命分子的携带者,人类很可能起源于外太空。(Everett/编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