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创新
老师不够怎么办探索“购买服务”解决
针对中小学校需要临时增加教师、学位不足等情况,《意见》提出积极探索购买服务方式予以解决。列入服务采购的内容包括中心城区新设学校专任教师,学校因教师妊娠、病休和脱产培训需要临时外聘人员,以及义务教育学位需求等。其中,针对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数量不断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不足的情况,将尝试采取按实际需要,向民办学校购买的方式予以缓解。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教学需求项目购买服务方式、阶段性教师需求编外聘用方式、义务教育学位需求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均是成都以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作出的有益尝试。”
内部挖潜
严禁在编不在岗专编专用规范教师管理
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为破解全市教育发展需求增加与教职工编制资源有限的难题,《意见》提出,通过严格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教师在编不在岗、规范教职工编制使用等措施,在现有编制内想办法、挖潜力,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腾出符合条件的病休、离职进修和离岗待退人员的编制空间,用于补充专任教师,有效缓解用编矛盾。
《意见》提出,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对借调借用教师问题进行了明确,公办学校未经批准,外派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的,限期清退回原单位。
《意见》规定,全市中小学校凡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专任教师,重点补充紧缺学段或学科所需教师。
考核逗硬
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将被调整出教师队伍
在教师考核方面,未来将更严厉。《意见》提出将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建设,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具体考评体系,对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离岗培训,培训后仍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将调整出教师队伍。此外,还将加大转岗培训力度,通过政策导向设置,培训并引导相对富余师资转岗任教或向低年级任教;对相对富余教师中的老年教师,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转岗任教的,引导其向学校教辅、后勤等工作岗位转换。
目前,成都市正积极研究《意见》配套政策,包括教师流动管理、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等方面,相对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将得到政策倾斜,全力实现“全域成都”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