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对高考加试体育改善学生体质持乐观态度,也有学生认为负担加重,自己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被迫锻炼,对培养健身习惯作用不大能否通过体育进高考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9%。
“如果高考增加体育科目,应该会令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首先体育会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重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中考加试体育后,有数据显示北京初中生的耐力提高了。以考试作为指挥棒,考试指到哪里,学生也会按照考试要求准备。如果高考加试体育,即使是应试,也会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在济南一中校长逄坤敬看来,高考加试体育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还是很有效果。“高考加试体育,的确给学校、家长、学生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些高三学生上完晚自习还专门到操场上练习,虽然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学生也怕测试出问题,锻炼还是比较主动的。”
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学生,似乎没有人对体育进高考能够助益学生体质的增强怀有疑问,但另外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增强学生体质是否就是最终目标?
自打有了体育进高考的消息后,“应试体育”一词便应运而生,顾名思义,专指考生为准备考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在不少考生看来,加试体育只不过是又增加了一个考试科目,而自己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被迫锻炼。学生们增强了体质,却并未培养起锻炼身体的习惯。在高中,尚有“高考指挥棒”督促学生运动;进了大学,也有类似的机制使得大学生们不至成为“宅男宅女”;但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将不再有外力左右着人们是否锻炼,“高考指挥棒”此时也鞭长莫及。纵使在“应试体育”中练得一副好身板,没有健身习惯终究难以为继。
高考指挥棒并非万能,有人认为高考加试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作用,但不可夸大,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的体育习惯、体育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既然“高考指挥棒”并非万能,教育部门该怎样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旧锻炼身体,保持强健体魄?学校体育尤其是高中体育教育又该以什么为目标?
济南一中的操场上,记者询问了几位刚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大家表示都听说过高考加试体育的消息,不过心里没有什么负担。高二学生唐雪蕾认为,体育课上能跟同学们一起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加试的事情没怎么太在意,平时也没专门练。”
诸多研究表明,体育除了增强体质之外,还具有放松心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重要作用。然而多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往往只看重前者,对后者却少有重视。在体育进高考带来的“应试体育”高压之下,学生更多的是被迫进行锻炼,放松心情的作用无从谈起,也很难培养起兴趣来。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朱贺超说:“高考引入体育加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会有一些作用,但不是根本。高考体育这种单纯加分的方式,只会在分上做文章,而不是在素质上做文章,更不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济南一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组组长马永胜说,虽然山东省从2012年起在高考中加试体育,但学校并没有对具体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相反,济南一中的体育活动十分丰富,全校十多个体育社团常年开展各类活动,大的社团近百人,小的社团十余人。
“平时大家都挺喜欢上体育课的,身体素质应该都还不错。”济南一中高二学生王来居说。
让学生喜欢体育,这是“应试体育”力所不及的,却是“终身体育”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