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学校体育忧思录:高考加试体育能否考出健康?
2011-05-03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山东省教育厅最近宣布,从2012年开始,山东省将在高考中纳入考生体能和身体素质考核。消息传出,争议顿起。

  高考中加试体育,到底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有效之策,还是“应试思维”的无奈之举?高考体育到底该不该考?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和体育的快乐?一系列的问题牵动着学生、家长、教师的敏感神经。

  前不久公布的《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考生身体健康素质,从2012年开始,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考生体质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成绩的状况。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将于2011年6月底前研究拟订具体方案。

  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学师生、家长和专家学者,大家对此反应不一,认为此举有利有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小汪对记者说:“我觉得高考考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有一定积极作用,至少可以逼着学生去锻炼。但是通过强制手段逼学生锻炼很有限的几个项目,训练应对考试的技巧,对健身作用不会很大。” 

  小汪说:“毕竟健身最终还是要靠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自觉参与。我喜欢踢足球,高考会考足球吗?”

  “高考测试体育,其公平性值得关注。”济南市章丘四中校长刘金水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肯定会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体育课程毕竟有特殊性,一些学生先天条件好,不需要很费力就可以达标;但也有一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再怎么练可能也收效甚微,并且还有身体残疾的孩子。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人生大事,这些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阅读高考体育加分:加分“猫腻”缘何屡禁不止?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班主任杨育红说,高中学生都忙着复习文化课,确实有点忽视了身体锻炼。高考就是“指挥棒”,一旦考什么科目,大家肯定都重视起来了。体育测试一般不外乎爆发力、耐力、力量和柔韧性几个项目,学生要是都锻炼到位了,对于身体素质的提升肯定是有帮助的。

  不过,杨育红也很担心体育高考不公平。她说,一方面,体育高考很难做到文化课考试那样绝对排除人为因素干扰,能否在操作上实现公平公正,将影响学生的命运;另一方面,农村高中生体质状况不如城市学生,而农村学校在体育教学水平、器材设备方面也没法和城市学校相比,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努力就能改变的。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与雄说,高考加试体育说到底只是一个短期措施,学校和学生难免像中考一样,考前突击,考完丢掉。如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体质的长效机制,这是教育部门需要思考的。

  “我是不赞成高考加试体育的。如果高考考体育,我当年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很大,如何科学确定体育考试的标准,是个问题。“改善学生健康的初衷是对的,但不一定要用考试的方法。如果各个学校都能坚持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的健康是不成问题的。”

  顾明远说,现在我们都在反对应试教育倾向,但高考加试体育,实际上又成了应试理念来做“指挥棒”指导教学。

  不过,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看来,以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锻炼,相当于“以毒攻毒”,虽属无奈之举,但肯定会有明显效果。毛振明举例说,在中考中加试体育已经施行十多年了,效果非常好。最初也有争议,但大家都逐渐接受了。目前的情况是,初三学生的体质状况要好于初二学生,也好于高一学生,这就是考试“指挥棒”的效果。如果高考中纳入体育,高中学生的体质肯定会有改观。

  “关键是高考加试体育如何科学设计,如何规范操作。”毛振明提出,考体育绝不是为了挡住一些孩子的升学之路,而是督促孩子都到操场上运动起来。比如中考加试体育的原则是让75%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秀,那么高考中体育的分值也不宜定得过高。毛振明认为,10分就可以了,“身体好的学生受到鼓励是应该的,全社会都应形成这样的氛围”。(记者 赵仁伟 陈灏)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部分地区高考加试体育 良药妙方还是权宜之计?
· 高考加试体育 良药妙方还是权宜之计?
· 7小时学习+1小时体育锻炼>8小时只学习不锻炼
· 调查:半数以上的人反对体育纳入高考
· 山东2013夏季高考加试体育 但成绩不再计入总分
· 广东高考加试体育事件暂未确定
· 高考体育加分最易造假 近五年占曝光舞弊事件八成
· 分析称高考体育加分不应成为学校体育杠杆
· 高考体育加分被指弄虚作假 体教分离是根源
· 高考体育加分丑闻不断 被指沦为干部子弟特权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