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学压力导致写字课被“挤”出课堂
教育部颁布意见后,学校落实得如何呢?记者在北京市一些中小学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校开设的写字课教学仍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的书法课程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存在,一些学校的写字训练被“挤”出语文课堂进入“拓展型”课程。因为升学压力剥夺了不少学生欣赏、体验汉字美的机会,他们忙于不停地写、抄、算。家长关注分数,字被“放倒”也无妨,打字、网上下载替代了写字。
“目前真正开设写字课的学校还不多。”北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记者说,她在批改作文时,经常碰到错别字、文白夹用等现象,如将“刻不容缓”中的“刻”写成“咳”,把“一往情深”中的“往”写成“网”。有的学生一个“日”字,两笔就写完,先一笔画个框,再往中间添一横。
“开写字课我非常赞成,但是缺乏这方面的专职老师,加上课时太紧,开设起来确实有困难。”这位语文老师直言,让书法课落地,很好,就像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经常被边缘化一样,我担心书法课也会成为“聋子的耳朵”。何况有些老师的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如何教学生呢?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北京小学要求低年级每节语文课要拿出时间动笔写字,特别是第一课时,至少要拿出10到15分钟时间指导写字。但他介绍,目前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中年级,把本该重视的写字教学推到了课外,课堂上只重视对课文的挖深、讲透。
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介绍,目前,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其名难符,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很多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中小学写字教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朱永新说,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部此次颁布的意见很好,但目前关键是要认真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