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权择校】
共建生将以权择校制度化了,这个很危险
京华时报:报告里还提到共建生,这是北京小升初的一个特色?
杨东平:北京在小升初上有两个“创造”,一个是共建生、一个是占坑班,这都是外地所没有的。共建生将以权择校制度化了,这个很危险。所以这些问题必须把它揭露出来,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不能都假装对它视而不见。比如上海,明年开始,高中的择校生全部取消。北京只提出“逐年减少”,但什么时候取消没有具体时间表,所以北京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后进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上海也有择校也有条子生。是有,我们也不能过于理想化,但大规模收取捐资助学费,这在外地是绝对没有的。就算有也是私下的,完全属于非法的,地下的,但北京是在地上的,完全是制度化、合法化的,这区别很大。
京华时报: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严禁将捐资助学与入学挂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杨东平:你问问他们查处了几起,通报了几个?北京市要不撤10个重点校的校长,风气就扭转不过来。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家长是为了做慈善给学校交钱,他们又不是李嘉诚、邵逸夫。而且,那些学校还缺钱吗?可他就开了这个口,说我这钱是捐资助学,而且还要家长填自愿交,这就特别恶劣。
推荐链接: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元
推荐链接:北京小升初调查报告出炉 占坑班仅一成成功择校
推荐链接:杨东平:“小升初”乱象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
推荐链接:“六管齐下”治理北京“小升初”录取乱象
【以优择校】
推优可操作性太强,助长了给老师送礼等不正之风
京华时报:近年来,北京针对缓解择校热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在您看来,这些措施起到效果了吗?
杨东平:我们的报告里对北京的小升初政策做了一个梳理回顾,基本评价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已渐渐地退缩,从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免费、免试、就近”逐步后退,演变为一种多元入学的格局。目前,各区县小升初的入学渠道有十四五种,但主要的渠道还是这几种: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电脑派位。除了电脑派位,其余都是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而且这三种最重要的渠道都制度化、合法化了。
京华时报:推优您也不赞成?
杨东平:推优生的比例越大,其负面影响就越大。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教委将保送生比例控制在2%左右,这是比较合理的。近年来,各区县相继扩大了推优比例,如西城区今年的推优比例已提到30%左右。以前在一个班里推选出一两个优秀学生是容易的,但比例扩大后,谁优谁不优如何评价?在调查中,一些校长反映,由于推优可操作性太强,助长了给老师送礼、在学生中拉选票等不正之风,扭曲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这一做法是人为地给学生贴标签,分等级,造成了对学生的歧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