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对话专家:体育让位学习 谁来拯救孩子体质?
2011-03-21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对话人:团中央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主任 刁铁民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毛振明

  当“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许多人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也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究竟下滑到何种地步?

  198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手,每5年举行一次全国大规模、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其结果显示: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指标均持续下降。

  青少年体质堪忧,根源在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从科学角度来看,人的体质发展存在“时间差”,青少年时代若打不下良好身体基础,待到年龄增长、病痛袭身之时再去弥补,则为时已晚。更何况,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孩子今日的健康隐患,威胁的将是整个民族的明天。

  谁来拯救孩子的体质?如今,政府已从政策层面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当是扎扎实实的执行和持之以恒的落实。

  国家政策咋落实

  郑轶:有的家长担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硬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会变成口号,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教育部门在落实时有何对策?如果有的学校执行不力,谁来监督检查?

  刁铁民:以“阳光体育”为例,开展4年来能让人们记住的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这句话。对青少年而言,这是一个倡导,引导、鼓励他们将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而言,这又是规定、要求和标准。这一点自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发布之后,已被纳入各级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有些地区还实施了一票否决制。当然,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把孩子成长中健康体质、健全人格和长远发展放在脑后,这都是极其错误的。

  毛振明:中国是全世界利用行政力量推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最主动的国家,基本所有形式的行政手段都已经采用过了。教育部门进行专项督导,每年都要派出体育锻炼督导组去基层随机抽查,并将督查结果向省级行政部门汇报。客观地讲,对于中小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不力,主要在于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不重视学校体育锻炼甚至毫无作为的学校负责人没有问责惩处。

  胡洪江:以我在昆明市了解的情况,2009年昆明市颁布了《昆明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办法(试行)》,国家也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出台,全市学校体育情况明显改善,“每天锻炼一小时”也逐步落实。但昆明市教育局调查发现,这些政策、法规虽有工作要求,但没有配备标准,市、县、校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也无标准。昆明市教育局今年将有大举措,如果顺利,最快今年4月,昆明就将正式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保障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相关链接:学生锻炼现状扫描:素质教育 体育缘何变瘸腿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2015年郑州市将命名一批市级毽球传统项目学校
· 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召开
· 2014郑州市田径锦标赛11月举行
· 学生不关注体育运动 建议“体教重组”
· 张伯苓: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
·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 加强高校体育工作
· 北京海淀区图强小学:激发学习兴趣从体育抓起
· 小学体育教师:学会三招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 北京百所小学9月份正式“对接”艺术院团
· 江苏将武术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