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专题: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叫停
新学期开始了,北京海淀区15000名学生因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而需分流到公立学校就学。记者走访发现,他们——
眼下,北京市中小学校陆续开学了。然而,在海淀区因取缔不合法打工子弟学校而需要分流的15000名学生,顺利入读公立学校的还只是少数,一些孩子已被送回老家,更多的孩子则滞留在已经接到停办通知的打工子弟学校。
位于清河的明圆学校是一所被停办的打工子弟学校。日前,走进校园,只见学生上课出操,秩序井然。校长张歌真介绍,明圆学校流失的学生约占一半,但是开学之后新报名的学生也很多,总数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家长前来咨询报名。
记者随后接通了数位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电话,他们均表示自己的学校都已经正常开学了。
早在8月初,海淀区教委就出台了相关的分流方案,发给家长的告知书也明确指出可以接收的公立学校,但真正到公立学校报名的打工子弟学生并不多。
北宫门小学是教委指定的接收明圆学校学生的公办小学。但目前到该校登记报名的学生只有40余人,不到应接收人数的1/6。而按照教委计划,应该接收打工子弟学生共1790人的永泰小学南马坊校区,截止到9月1日上午,报名登记的学生也只有110余人。永泰小学校长说,学校现在新建的教室有13个,不可能完全容纳计划分流的学生,教委会进一步做出安排。
为何如此多的学生依然滞留在打工学校?明圆学校一位李姓家长说:“听说那边的交费还是要高一些,不知道读不读得起。”
“不是说不收借读费吗?可是收费怎么还是那么高?”来自山东的一位王姓家长非常激动。他的两个孩子以前都在明圆学校读书,转到一所公办小学后,“每个孩子交了1380块,有1000块存入了农行,380块交到了学校。”
更有一批孩子被公立学校以招生人数已满为由拒之门外。一位打工学校的校长说:“公立学校的压力也很大,要接收那么多的学生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面对种种困难,海淀区教委重申了“让每个孩子有学上”的承诺,表示将通过多种渠道引导打工子弟转入公办学校就读。据了解,区政府一期投入1300万元全部到位,教委为打工子弟学生准备的15000套桌椅等都已准备完毕。同时,为了解决分流过程中的问题,特开通了专线电话88487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