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09-17

专家称:“转基因”并不意味着不安全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质疑、反对,甚至恐慌如影随形。这一技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目前它在我国为何举步维艰?

  “犹豫观望、停滞不前,将会受制于人”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表示,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人类的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生物医药;催生了转基因动植物育种;还有对环境的意义,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和生物修复技术产生一些特别有用的生物,可有效清除一些污染物;生物能源方面,能通过微生物来生产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谈到转基因育种时说,经过17年的发展,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目前,全球四大转基因作物(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种植面积的比例为大豆和棉花81%,玉米超过1/3,油菜接近1/3。

  作为转基因育种专家,黄大昉在多个场合“苦口婆心”:“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如今,我国初步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独立完整的生物育种研发体系,拥有了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营养品质改良等重要功能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中国在棉花、水稻、玉米等转基因作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

  “目前由于在安全问题上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减慢了。如果我们还是犹豫观望、停滞不前,结果不仅会导致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发展速度也会落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之后。我国多年努力形成的研发优势将会得而复失,结果会让生物育种发展与市场受制于人。”谈到最近沸沸扬扬的转基因话题,黄大昉显得忧心忡忡。

  记者了解到,对于转基因食品,我国实施的是零阈值,即凡有转基因成份,只要检测出来,就需要有标识。国际上有的国家标识阈值都是最低限度标识,比如日本是5%,含量不够5%的不用标识;韩国是3%;欧盟是0.9%。黄大昉强调,标识和安全是两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转基因就不安全,非转基因就安全,个别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消费者,造成了一些混乱。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