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改变片面追求应用、忽视学科基础的倾向,强化地理学基础理论、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各校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办出专业特色。
(4)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进展,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高校地理教学中目前至少应追踪以下四个方面的科学前沿,将其进展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球变化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性科学,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要提供多种自主选修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要保持教学和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突出知识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同时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5) 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定位应以满足社会一般需求为主,而地理学基础研究与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应放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为此需要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统一规划,在不同的培养层次上确定各自培养重点,既保证本科毕业生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和就业能力,又能为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深造提供高层次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地理学人才具有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要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既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6) 改变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制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以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和育人工作,多开课、开好课、开新课。同时,通过深化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高校地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应该重视中小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知识更新。
(7)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相关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年第6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相关专栏>>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