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毕业典礼应有的作用
虽然毕业典礼在许多学生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形式,但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表示希望参加一场有厚度的、有内容的毕业典礼。重庆大学毕业生陆垚说:“母校就是自己埋怨一万遍也不容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我们希望和学校有一个情感互动的平台,跟老师们一起回忆四年的大学生活。”
如何使毕业典礼成为真正意义上育人传教、忆苦思甜的载体,而不是颁发多少张学位证的空壳?高校摆正对待毕业典礼的态度、重视最本真的情感和人文给养、建立家园式的互动、提高毕业生的参与积极度是还原毕业典礼本色的重要途径。
北方民族大学在2010年对本科生毕业典礼进行了相应探索,各学院分别举行毕业典礼,校领导出席并为每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今年又增加了面向国旗宣誓环节。这种尊重每一个毕业生代表自己参加毕业典礼的权利的做法值得称赞。
推荐阅读:西安交大校长“南哥”为毕业学子上"最后一课"
推荐阅读:多所高校本周上演"毕业大戏"名校掌门人谈未来
推荐阅读:学者称毕业典礼冗长折射当下校园文化思想贫乏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西南财经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别出心裁,在互动上做足了文章。校长赵徳武连续三天坚持站立在学校体育馆里,为5917名学生授学位的事迹在网络上火热异常。虽然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但西南财大的学生多数是为赵德武鼓掌欢呼。该校毕业生贺武说:“有人批判这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苦在校长身上,甜在学生心里。每一个毕业生与校长进行交换的不止是眼神、笑脸,还有心心相牵的那一份感动。”
《求学考研》杂志编辑部主任、从牛津大学留学回国的刘子岸对中西方毕业典礼异同有着独特见解。他告诉记者,众多西方高校包括牛津大学,都十分重视父母能否陪同子女参加毕业典礼,在他们看来,父母也必须是毕业典礼的一部分。刘子岸表示,这只是其传统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传统内容构成了西方高校毕业典礼独特的文化色彩。国内高校的报告式毕业典礼除了要在“参与权利”上做文章外,更应该充分尊重、善待每一个毕业的孩子,发挥毕业典礼应有的作用,让他们学会如何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情感回归力的社会人。(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