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典礼可有可无吗?
记者对一种普遍存在于已毕业大学生群体中的现象甚为诧异,八成未能参加毕业典礼的受访者坚持认为,没有参加“毕业生代表大会”不是一种遗憾,四成曾参加过毕业典礼的受访者也表示,对于毕业典礼最怀念的单元就是拍照,其他过场式的程序没有太大纪念价值。
孟郊燕,2009年毕业于山西某高校。该校每年都会选择各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而其他毕业生则收不到关于毕业典礼的任何通知。当记者询问会不会遗憾没有参与毕业典礼时,她肯定地回答:“不会。”
孟郊燕说:“师生情、同窗情,甚至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我的回忆,我没法不爱我的母校,但学校管理、观念上的错失往往又刺痛着我的内心。”她希望学校能够人性化,“毕竟毕业典礼是大学生活的落幕,也是走向社会的起点,这里有成败的总结和对前途的展望,应该是埋藏在我们内心永远的灯塔”。
推荐阅读:西安交大校长“南哥”为毕业学子上"最后一课"
推荐阅读:多所高校本周上演"毕业大戏"名校掌门人谈未来
推荐阅读:学者称毕业典礼冗长折射当下校园文化思想贫乏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曾火爆一时,毕业于该校、现在浙江某大学任教的一位姓杨的青年教师分析,华中科大的毕业典礼虽然也是走“流水式”的作业路线,但每个单元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校长发言充满活力,这也正代表着年轻的华中科大应该具备的创新精神。他认为,每所高校的毕业典礼应该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学校“本土风味”的毕业仪式,这样才更容易增强毕业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就算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这场毕业典礼依旧会是我记忆中十分清晰的一部分,因为它让我更加热爱我的母校。”他说。
如何让毕业典礼真正成为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如何让毕业典礼点燃毕业生内心永远的灯塔,这已成为社会对众多高校提出的一道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