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所谓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揭晓,浙江大学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位列第二名,连续多年蝉联冠军的清华大学屈居季军。人们在质疑浙江大学是否名副其实的同时,再次对各种大学排行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展开了讨论,而由于所谓“大学排行榜”不断被揭出敛财、草台班子内幕,不少网民对“大学排行榜”发出这样的笑声:“大学排行榜”?不如一笑了之。
所谓“大学排行榜”从诞生起就备受质疑
在西方国家,大学排行榜由来已久。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有英国的《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加拿大《麦克林杂志》的加拿大大学排行榜,以及日本《钻石杂志》的日本大学排行榜等。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排行起步较晚,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有《中国大学评价》、网大版的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和武汉大学的大学排行榜。尽管各个大学排行榜在各项评价指标与权重上有不同的操作技术与理念,但都吸取了欧美国家大学排行榜的排序形式。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从诞生起就备受质疑,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曾说:“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表示,大学排名是一种从市场角度看待和考察大学的评价手段。国家渴望摸清、提升教育实力,大学渴望在各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多种因素促成了大学排名的产生。
刘念才指出,大学排行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他举例说,单纯对排名位置的追求,可能导致大学行为的异化,偏离其正常轨道。排名还将所有大学都置于一个模子中,不利于高校的多样化发展和展现高校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此外,许多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近年来,曾有媒体曝光“某些大学排行榜收取大学费用以提升排名”,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质疑和对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讨论。
绝不能用滥造的“排行榜”来评价大学
专家指出,公众对大学排行榜的热议,反映出公众对大学评价的需要。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认为,大学排行榜对考生挑选专业有一些指导性的作用,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排行榜的确是个参照物。但是应注意的是,各种不同的排行榜,其参照物、考察的指标也是不同的,需要考生和家长们用更加理性的科学的态度看待排行榜。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李守福教授表示,大学评价之所以必要,首先是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府、社会群体以及个体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高等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以期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和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些投入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以及大学是否实现了所期望的目标,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