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发展研究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教育优先发展
2001-12-27    广西师范大学 马佳宏

字体大小: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西部地区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提高西部地区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树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人才观,掌握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基础能力、扩展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等。必须把教育部关于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决定落到实处,通过研究和实验,建立起符合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要积极参与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工作。

  三 西部教育优先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西部教育发展应与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教育模式都是仿照发达地区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脱离当地生产和生活实际,并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种脱离当地实际的教育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极可能因为投资的浪费和“文凭疾病”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之切实转变到为经济尤其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上来。高等院校要针对西部大开发急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生态和干旱农业、动植物养殖、水土流失治理、石油天然气开发、水利工程等方面人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培养新型和特色学科,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设置一些直接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基础教育则必须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把文化知识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结合起来。要适度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的教育网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构体系,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

  2 西部教育发展应坚持走内合式、集约型发展之路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西部教育的发展,尤应在努力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育内部的潜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坚决杜绝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学校盲目“上马”、“下马”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应防止教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教育设备丢失、损坏和教育经费被挪用、挥霍等现象;应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改革用人制度,加强人才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各类学校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充分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整顿和优化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将学校建成一个优美、开放、和谐、向上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育场所,使之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应通过与社区政府、乡村领导、工商机关、执法部门等的联系与合作,改善和优化学校周边的消费环境、娱乐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严厉整顿影响教学和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经营活动,控制和克服各种消极的有害的因素对学校和师生的负面影响,创设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空间和保障系统。

  3 西部教育发展应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衡量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尺度,但二者之间常常充满着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曾提出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随着普及义务教育、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以及贫困生、择校生等问题的出现,这些年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呼声与日俱增。在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中,这个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注意。应努力做到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在谋求教育效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公平。为此,西部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的教育,让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不分性别、民族、地区、地位,具有相同的接受各层次或类型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应重点发展一批能代表本地区教育水平的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并对那些直接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学校、专业或学科给予优先投资,对师范教育在投资上给予特殊照顾。西部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的投资,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价值规律,使教育在培养劳动力的结构和总量上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只有这样,西部教育才能获得来自经济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注 释

  ①参见《光明日报》1997年1月10日

  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杨葆琨等著:《教育经济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页

  ④《广西教育报》1995年2月21日

  ⑤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西部大开发指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⑥参见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对策》,《新华文摘》2000年第9期

  ⑦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页

  ⑧李慧勤著:《教育脱贫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61~162页

  ⑨《1998年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教育报》1999年4月20日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西部开发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 西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景与难点分析
· 西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景与难点分析
·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
· 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到底卡在哪儿
· 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 多给西部学子们一些关爱
· 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缘何滑坡?
· 西部大开发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西部大开发职教要先行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