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牢固确立教育是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应该使西部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都需要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因此,要把教育发展放到首要位置,要像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来抓西部教育的发展。
其次,树立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尽管西部尚处于工业化中前时期,教育支持能力不足,但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及其在发展科技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必须以发展高等教育为龙头,带动西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再次,转变经费筹措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融资投资机制。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等、靠、要的思想还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西部某些干部的思维方式。因此,确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来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投资方式。
2.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
首先,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要与西部经济结构相适应。西部高等教育不能采取全面发展的方式,要依据西部经济结构现状、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有选择的重点发展战略。即绝大多数高校要走高等教育地方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道路。在新高校的建立、地方高校的合并、学科专业的调整方面都要考虑到既要保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又要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相适应。
其次,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要与西部人才结构及需求相结合。经过新中国建立后5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西部某些中心城市、个别专业与行业的人才数量比全国甚至东部还要多,但人才结构与分布极不平衡,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应用性人才、地方特色经济所需的专门人才、高科技产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都极为匮乏。因此,依靠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培养西部紧缺人才,是近期内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再次,确立自立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发展模式。我国东部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优秀人才的引进。但西部要大量引进人才,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时代,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分配,首先受到市场的左右。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西部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必须主要依靠西部高校自己来培养;同时制定多方面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以调整人才结构不合理状况,促进西部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抓重点,抓两头
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比中东部差距大,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是不行的。要依据西部各省区经济发展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基础,制定新规划。笔者认为,“抓重点,抓两头”的思路,比较符合西部高教发展实际。其一是抓重点。西部虽然高校数量少,但经过近百年发展,每个省区还是有一所或数所质量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学。办好这些大学,是西部未来高等教育之希望,也是21世纪西部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托。为了办好这些大学,除了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外,西部各省区一定要认识到办好重点大学对地区经济的联动作用,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投资到位。其二是抓两头。一头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头抓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较强,二、三产业薄弱。在市场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专门技术的职业技术人员,中东部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即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全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希望西部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相对超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此作为基础,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人才结构上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数量足够的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关于高职的发展,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多样化形式,国家、企业、民间办学均可。西部高职发展的目标,应该用一个五年计划时间,从目前的不足10%(占普通高校总数和在校生数)发展到30%左右(发达国家为40%左右)。
为了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重点发展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突破口。在21世纪,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五代新技术革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力量和手段。西部许多省区在这方面有优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前,西部高校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与新技术新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高起点、高投入地发展此类学科专业,为西部培养尽可能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才是西部赶上或超越东部的希望所在。
4.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西部高等学校基本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集中了本省区80%以上的高等学校。它虽然是西部历史发展和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但已不能适应未来西部社会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从现代区域经济和社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审视,其布局结构明显失衡。调整与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布局,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发展社区(或地区)高等学校,主要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二是企业地方联合办学,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创立地方民办高校,四是有条件的重点院校到边远地区去办分校,逐步合理布局西部各省区高校。对西部来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可以继续进行,各省区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通过联合、改组等途径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根据各地的产业结构特点,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急需的重点学科,形成具有西部各省区特色的高等教育。
5.国家要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投资力度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综合国力增强,东部经济大发展及西部经济也有进步的前提下提出的。在西部大开发中,高等教育不仅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而且要赶超东部,并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衔接。因此,国家要像投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交通能源一样,优先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扩大高等学校规模,大幅度增加高校招生名额(主要是国家指标),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能进入国内一流的大学,积极支持建设一大批对西部开发有可持续发展作用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有国家和地方对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有了超前意识,西部大开发才能落到实处。
注:
①《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②《教育部直属高校1998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
③《科学时报》,1999年11月17日第4版。
(王根顺系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静系讲师。兰州73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