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张佳星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09-27

共和国科技档案:从铜导线到高温超导

  延伸阅读

  我国第一组高温超导电缆系统诞生记

  超导电缆并非人们印象中的一般的电缆那样简单,它是一个致密关联的系统,由超导电缆本体、超导电缆终端、制冷系统及监控保护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我们用一根中空管道在周围一层层绕上超导线材,再在其外套上真空绝热金属波纹管,两头连接液氮管道,使处于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液氮在超导导线的附近得以循环。”

  由于没有前人工作的基础,信赢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从最细枝末节的准备做起,绕制线材的角度不能超过多大,张力不能超过多少,机械性能如何,这些数据的精确掌握是研究能够向下进行的基础。类似这样的基础研究进行了8、9个月的时间。

  打下了坚实的“地基”,超导电缆系统的长度开始迅速延伸——1米,3米,4米。2003年6月17日,云电英纳研制出一套长4米、载流能力为2kA的完整的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并在实验室完成安装调试,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组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采用双层液氮回流的冷却结构,提高了导体的载流能力。

甘子钊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1986年开始,甘子钊转入高温超导电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持北京大学的高温超导和全国超导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对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赵忠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1987年2月赵忠贤和他的合作者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并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学成分Ba-Y-Cu-O。这个研究成果推动了很多国家的超导研究。

韩征和

  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主任,在高温超导薄膜、线材研制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建成我国首条年产200公里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陈仙辉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临界温度达到43K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