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张佳星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09-27

共和国科技档案:从铜导线到高温超导

  探索渐深:成果之花次第盛开

  为了支持高温超导领域的发展,1987年,我国设立了国家专项——“超导电性的研究和开发”,组建了“国家超导研究和开发中心”及“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统一协调和引导全国的超导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九五”规划后,分别设立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超导科学技术”和国家重点高技术发展规划项目“超导技术”。

  1998年,我国物理学家甘子钊主持研制的铋系高温超导带材和输电电缆性能在超导界引起强烈反响,为我国高温超导材料的实用化进程作出了贡献。1999年10月,为开展高温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甘子钊组织开展了相关项目研究。

  2003年12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高温超导变压器样机顺利通过了各项试验检测。这是继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后,我国研究成功的首台三相高温超导变压器样机,其二次输出电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这为下一步研制实用型高温超导变压器打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2005年12月31日,630千伏安高温超导电力变压器样机顺利通过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历时4年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高温超导电力变压器是世界上第二台挂网运行的三相高温超导变压器,也是全球首台采用非晶合金铁芯的高温超导变压器。

  ……

  从实验室到应用:旧学生宿舍里迈出的“三百米”

  “1000万元,600平方米实验室。”听到清华大学给出的条件后,韩征和的丹麦上司深吸了一口气,决定不再挽留他。

  2000年之前,韩征和在丹麦做超导,十几年的国外工作经历,让他学到了不少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经验。

  经验是宝贵的。时任科技部派驻丹麦大使馆的科技参赞李武强极力劝说韩征和回国,同时以大使馆的名义先后给清华大学、科技部、教育部等单位连发十几封推荐信。时任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的朱炎到丹麦访问时,也亲自到韩征和家看望他,希望他能够回国做事。清华大学更是打破了归国留学人员支持200万元经费的规定,给了韩征和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

  告别了北欧的精致生活,告别了丹麦的木质别墅,告别了丰厚的大公司薪酬,2000年4月,韩征和站在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土地上。“当时,国内总体说从实验室到应用衔接不好,我觉得我能够做好这个事情。”韩征和决定回来,他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缺口的连接点。

  1000万元,是真金白银。而作为交换的,是紧迫的时间——1年内要出成果,用成功的实验产品为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献礼,韩征和立下了军令状。

  600平方米实验室,则是一栋破旧的学生宿舍楼。

  为了在旧宿舍楼里实现生产,这之前,韩征和先忙起了建设。与包工头的合影还一直留在他的电脑里,翻看时,他的脸上带着微笑,他知道,通向成功的路上荆棘再所难免。

  打开隔断,刨掉地面,一个实验室的雏形从学生宿舍中走出。“要把门和窗子拆下来,我们的机器才能放进去,还是有一台机器根本放不进去,因为房间不够长,最后在墙上打了个洞,生产时有一部分工作还是在墙外进行的。”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剩下来的,就是甩开膀子干。

  2001年4月,中国第一根300米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如约而至,具有单线长度大于300米、导线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规模的小型生产线建成。

  2001年12月,由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庆、韩征和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国内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生产线”建成投产。

  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高温超导线材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能力的国家之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