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张佳星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09-27

共和国科技档案:从铜导线到高温超导

  电缆并网:三年熬出个探花郎

  2004年7月10日,在春城纷飞的细雨中,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的马颂德庄重地按下了按钮——

  那一刻,强大的电流无阻碍地穿梭于我国第一组实用33.5m、三相、35kV/2kA的超导电缆中。

  那一刻,中国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超导电缆历史的探花位置。

  那一刻,云电英纳和多家科研院校跨地域合作的3年努力花落果熟。

  从线材到电缆,是偶然也是必然。

  随着超导之路的渐行渐热,2001年5月,云南电力集团经过考察和比较决定找英纳超导商谈合作。经过几轮磋商,刘庆和韩征和说服他们共同推进超导电缆的研发和产业化,共同成立云电英纳公司。

  “线材是一回事,电缆又是另一回事了。”韩征和回忆说,当时没有一个懂电缆的人。于是,他想起了在美国的信赢。信赢从1987就开始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的大学和公司进行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技术研发工作。“我给他打电话,希望他能回来。”2001年11月,怀揣祖国的召唤和在产业上体现自己意志的憧憬,信赢在大雪翻飞的季节里回到中国,担任云电英纳总经理。

  “这可以称得上是云南普吉并网电缆系统的缩微版。”信赢指着陈列在实验室一角的我国第一套高温超导系统,脸上露出了微笑。

  经过对超导电缆系统为期三天的运行测试,云电英纳获取了大量的技术数据,为30米超导电缆系统的最终工程设计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

  2004年1月,30米超导电缆本体、电缆终端、制冷系统及监控保护系统研制完成;2月14日,高温超导电缆本体从上海电缆厂运往云南昆明普吉变电站;3月22日,电缆本体、电缆终端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3月24日开始系统预冷试验;3月27日开始超导电缆系统总体调试。

  2004年4月初,整个高温超导电缆系统的安装与集成工作全部完成,并在云南昆明220千伏普吉变电站挂网试验运行;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丹麦之后,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