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要避免权威崇拜
2013-12-10    新华网-广州日报

字体大小:

  12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Beijer Hal新闻发布现场热闹非凡。相比去年的6名获奖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化学、经济的8名获奖者,让原本狭小的新闻发布台更显拥挤。

  在新闻台上,因最早将计算机引入实验而获奖的诺奖化学奖得主、66岁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结构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achle Levvit),无疑是其中最有活力的一个。

  他用手中的“土豪金”iPhone5S与采访媒体对拍的举动,直接秒杀了脚上穿着黑白波点袜子,有着意大利血统的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现代金融之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马(Eugene Fama)。要知道,往年发布会上,经济学奖得主都是最受欢迎、最爱发言的,而今年发言最多的人则属于莱维特。

  在会后接受本报专访时,莱维特说,电脑已成为下一代不可缺少的工具。66岁的他在个人的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获奖经历,他98岁的老母亲也会用电脑发信。

  而对中国年轻科学家,“多点独立性,减少对权威崇拜,年轻人应该在20多岁时有自己独立署名的论文。”他建议。

  30天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成了欢乐的海洋。今年总共12名诺奖得主,两名都来自该院。

  一个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该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教授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一个就是该院的生物结构学系教授迈克尔·莱维特。

  连庄

  斯坦福医学院再获化学奖

  实际上,来自医学院的科学家获得化学奖在诺奖历史上并不奇怪。去年诺奖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卡比尔卡(Brian Kobilka),也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医学系的教授。在去年接受本报采访时,纯医学院背景出身的卡比尔卡就表示,现代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已经紧密相关,不分彼此,跨界获奖是必然的。

  莱维特本人也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他从小喜欢数学,拥有物理学与计算机生物学的学历,同时在大学期间教授化学、物理学与生物学分子结构课程。

  莱维特获得化学奖,使他成为斯坦福医学院历史上第9名诺奖得主。对莱维特来说,获得诺奖源自一项他40年前的研究成果,莱维特与多名诺奖得主交往密切,对他来说,得不得诺奖,他已然宠辱不惊。

  回忆公布结果的那个晚上,莱维特告诉本报记者,他是一个淡定的人,在凌晨1时就上床睡着了,而电话是在当地时间2时50分打给他的。对于获奖,他98岁的母亲十分高兴。莱维特说,能邀请将近100岁的母亲来到斯德哥尔摩,亲眼看到他领奖,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而至今,他98岁的母亲,依然坚持自己租车去旅行,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发邮件。而他在以色列的兄弟与孩子们,也为他感到骄傲。

  莱维特说,诺奖改变了他的个人性格。因为,此前他从没接受过大众媒体的专访,不知道怎样跟人说话。一个月前,面对采访他还不知道要说什么,而现在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清楚。

  奇才

  25岁读完博士成3个娃的爹

  三名犹太裔科学家包揽2013年化学奖,在以色列引起了轰动。因为,莱维特不仅拥有美国国籍,还拥有以色列、英国国籍。这也使他成为最近20年在化学奖领域,以色列的第六名诺奖得主。

  1947年5月9日,莱维特出生在南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5岁时,他随父母搬去英国生活。此前,他已在南非一所以黑人为主的大学里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一年。

  20岁时,他从英国伦敦的国王学院的物理系本科毕业。21岁,犹太人莱维特回到以色列国防部工作,并在那里认识了自己的妻子瑞娜。随后,莱维特又和妻子一起回到伦敦结婚,并跳过硕士学位,直接在剑桥大学生物学系攻读计算机化生物学博士。其间,莱维特的三个儿子陆续出生。

  从21岁到25岁,莱维特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加入了剑桥大学著名的分子生物实验室(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LMB)。这个实验室,不仅诞生了最著名的DNA 模型,还有不包括莱维特在内的12名诺贝尔奖得主。

  26岁开始,莱维特从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回到以色列一所大学教书并进行博士后研究。此间,莱维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对DNA和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进行模拟的科研人员,并为此开发了第一个研究化学模型的计算机软件。

  实际上,莱维特获得诺奖的成就也正是在30岁前完成的。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以先锋的姿态将电脑应用到了生物学与化学研究中,使得今天的化学家可以用电脑来展示化学分子结构的模型,分析蛋白质、基因等对生命产生的作用。

  32岁时,莱维特再次回到以色列一所大学担任化学物理学教授。38岁开始至今的27年里,莱维特一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系任教。美国不少以研究DNA、艾滋病等为专长的知名少壮派科学家都曾受到过莱维特的指导。

  传奇

  千万美元购容量1MB电脑

  “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这就是今年莱维特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和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一起获得诺奖的原因。

  对普通人来说,“多尺度模型”、“复杂化学体系”这样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如果把今年诺奖成就翻译成通俗语言,那就是引进电脑进入化学研究,并打通了链接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桥梁。

  在40年前,莱维特开始用计算机来研究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是学界难以想象的一个创举。这其中不仅需要天才的想象力与智力支持,还必须有丰厚的科研资金支持。

  在学界,莱维特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趣事之一,就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在以色列教书期间,花费了1000万美元,为自己的实验室配置了一台容量只有1MB的研究生物学专用个人电脑。在当时,1MB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生物实验室配置。而现在莱维特花费1000美元的iPhone5S都有32G的内存。

  通过今年三个诺奖得主的努力,如今化学家在计算机上所进行的实验几乎与在实验室里做的一样多。从计算机上获得的理论结果被现实中的实验证实,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线索。此前,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被认为是相对独立的,而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反应的过程后,连接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那扇门被打开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将理论简化,人们就可以对大型的化学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对蛋白质分子、基因等多项生命产生进行研究。

  按照三国国籍,目前莱维特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担任教职,并每一年往返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授课。他的三个儿子则分别从事生物科技公司的生意。在莱维特看来,儿子们既希望像科学家一样独立自由,又不想熬着辛苦像他一样夜以继日地去实验室做实验,做生意就是能平衡两者最好的选择。

  “无论做什么,人必须遵从你内心最直接的感受,这样你才能把事情做好。”66岁的莱维特说。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突破极限看见了看不见的世界
· 趣说诺贝尔化学奖 曾8年空缺
· 3名美国科学家分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图)
· 趣说诺贝尔化学奖:化学奖最青睐的领域
· 解读201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用计算机揭开化学反应奥秘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 盘点诺贝尔化学奖中的几个事实(1901~2012)
·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及其成就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真正的科研需要兴趣和坚持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