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染成什么颜色取决于个人”
余璋案在澳洲各大留学论坛里掀起轩然大波,也促使澳洲各个大学学联决定在11月下旬成立“澳大利亚学生学者联谊总会”,借鉴英国的模式,以一个统一的机构来为中国留学生“摇旗呐喊”。堪培拉大学中国学联作为积极的响应者,学生会主席谢青峰功不可没。
恍惚间,这个高二就留学澳洲的上海男孩已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六年。
“那时心想在国内成绩不太好,出国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从小就很独立的谢青峰倒是踏踏实实履行了这份承诺。跟许多家境优越出国“混日子”的同龄人不同,学习国际贸易的他除了给自己制定下严格的学习计划,更希望通过一切机会锻炼自己。
在他眼中,澳洲的大学是宽进严出。入学条件比较宽松,但是课程并不简单。最重要的是,真正上课的时间并不多,“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本科期间,他创建了堪培拉大学学生会,并担任主席;去年奥运火炬在墨尔本传递,他参与2万多人的现场组织工作。
据谢青峰介绍说,他身边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可谓应了一句流行词“被留学”。对出国,对未来,对人生皆一无所知。他们的父母有的也是在“赶潮流”。一位送儿子来澳洲的家长说:“我生活的圈子里,大部分都送孩子出国。如果我儿子能移民,我老了也有个投奔的地方。”至于儿子的想法,他没有过多考虑。
于是,“海带(待)”、“海豚(囤)”等在谢青峰周围比比皆是。“留学的初衷不对,不认真考虑学校,必然会给学生造成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在他眼中,国外就是个大染缸,染出什么颜色取决于环境,更取决于个人。
或许有当初选择时候的几分盲目,或许也遭遇无数的挫折磨难,但不少中国留学生还是坚持了下来。
目前加西最关心的还是“磨蹭”的澳洲政府何时可以通过他的身份审核,好早日把国内的女朋友接过来。
在澳大利亚的三年,用李悠的话说:第一年想回家,第二年很犹豫,第三年决定留下。实践的经验让她从依附于父母的孩子学着长大。现在她最关心的是,学校倒闭了,她还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能拿到自己的毕业证。11月9日,澳大利亚私立教育培训机构委员会在墨尔本召开了消息发布会,但与会的学生们认为此次会议尚未提出什么实质性解决方案。(应受访者要求,李悠和加西为化名)(记者漆菲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