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2011年两会 > 代表声音
朱永新:应尽快落实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2011-03-18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字体大小:

  相关推荐:政协委员呼吁:社会力量再助民办教育一臂之力

  尽管民办教育近年发展成就可圈可点,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很多具体条款得不到落实,民办学校的办学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基层民办学校的生存境况仍显逼仄,其中民办学校对学校权利和教师权益问题反响最为强烈,其中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权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普遍而突出。

  一方面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缺少自主权。全国大部分地区民办学校招生仍采用计划方式,基本按照公办学校招生政策执行,并受到很多限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行政部门大多简单套用公办学校模式,对民办学校下达年度招生计划,确定其生源比例、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对民办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机制缺乏尊重。由于近年适龄学生数量锐减,民办学校招生生源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造成了一些民办学校校舍设备大量闲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因生源不足而倒闭。

  二是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中小学,特别是民办高中,跨地区招生受到封锁。因高考模式及教学内容不同,省份之间的跨地区生源已不可能。而同一省份内民办学校跨地区招生也大多因市、县行政部门的地方保护而根本无法实现。

  招生权是民办学校的一项重要权利,是民办学校开辟生源、维护学校正常运转和促进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是民办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办学校吸引优秀生源,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前提。

  为此建议,首先应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规范管理与服务,充分尊重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权。作为直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应该比公办学校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更充分的自主招生权,从而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家长和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权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需要少一点“行政干预”和“计划分配”,需要从根本上尊重关乎民办学校生存的招生权等基本权益,确立民办学校自主办学和自治的地位。

  其次,应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尽快清理、取消限制民办学校招生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下,取消地方政策壁垒,允许民办学校与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来源不受学生户籍限制。在学籍管理,招生考试办法,给予民办学校必要的政策空间。不断扩大民办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权,探索“校考+高考”、“联招联考”、“单招单考”、“注册入学”等多种招生模式,民办中小学招生实行“学校保障条件、政府核定总规模、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学校自主录取”的办法,学生可去就读学校所在地办理学籍,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任何部门不得设置地方保护性或限制性政策。

  再次,对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在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依法对民办学校加强管理。民办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信息,要依法管理。督促民办学校在课程开设、教育管理、招生、收费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引导民办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走特色立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内涵发展的道路。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从管理监督,走向服务激励。

朱永新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国务院:民办教育电水气热与公办教育同价
· 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值得期待? 从招生风波看发展方向
· 中国民办教育20年盘点: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 上海民办教育将迎来“夏天”
· 广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召开
· 鲁昕: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 民办教育亦需公共规则
· 教育部召开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座谈会
· 中国教改的未来 也是民办教育业的未来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