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地磁暴影响,SpaceX公司于2月3日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损失多达40颗。这些卫星本应发射到近地轨道,然后再通过其机载电力推进器提升轨道。
但由于地磁暴使得大气层变暖,大气密度增加,导致大气阻力较发射前增加了50%,进而阻止了卫星离开安全模式来进行轨道提升操作,因此致使其中80%的卫星重返大气层并烧毁。
尽管这些卫星被命令通过“侧翼飞行”(像张纸一样)来“躲避风暴”,但它们仍未能达到所需轨道的机动性。
地磁暴的威胁
虽然SpaceX强调了地磁暴的严重性,但发射前的预测和发射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显示,这只是一场低级别的地磁暴。而随着太阳进入其11年周期中更为活跃的阶段,这一事件可能是未来更多空间天气问题的前兆。
过去,太阳活动偶尔会对个别卫星造成问题,如损坏或禁用电子设备。但现在,这一太阳周期将发生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小型卫星的热潮中,其中的许多卫星却并未使用定制且昂贵的抗辐射电子设备。
今天,活跃的卫星数量已经从五年前的约1000颗增长到5000多颗。这一增长是由小型卫星推动的,布莱斯空间和技术公司将其定义为重量不超过600公斤的卫星。2016年全球累计发射了126颗小型卫星,2021年为1743颗。在2021年发射的小型卫星中,大约四分之三属于星链和另一个巨型卫星星座OneWeb。
目前在轨运行的星链卫星大约有1800颗,作为第二代星链系统的一部分,SpaceX计划将另外3万颗星链互联网卫星放入轨道,它们将共同组成基础设施,支持向全球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的计划。
美航天局对星链表示担忧
2月8日,美航天局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了一封长达五页的信函,警告3万颗近地轨道卫星计划将增加星链模块与其他太空飞行器碰撞的风险。
尽管SpaceX表示,星链模块与大型航天器发生碰撞的风险为“零”,但在近地轨道上所有近距离接触事件中,却有一半的事件由星链卫星引起。2021年12月,在两次“亲密接触”中,中国空间站就曾被迫进行机动以避免与星链卫星相撞。
美航天局在信中表示了对会合事件的频率可能大幅增加以及星链对其科学和载人航天任务可能产生的影响感到担忧,并希望确保审慎地部署第二代星链系统,以支持航天安全和空间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的方式进行。
此外,美航天局对SpaceX的自动避撞系统是否足以覆盖轨道上五倍增加的物体也有很大担忧——由于“连接增加”或与其他物体的近距离接触,这数千颗新卫星可能会对轨道上的载人和非载人任务产生影响。
这不仅增加了碰撞风险,也增加了发射风险,由于在火箭计划的飞行路径内有数千颗或更多卫星经过,将致使可用的发射窗口减少,尤其是对于需要即时或短时间发射窗口的任务而言。
此外,新的卫星可能会使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包含卫星条纹的图像数量增加一倍,目前的干扰量为8%。更为糟糕的是,这些额外的星链卫星可能会加剧对地面望远镜所进行的行星防御调查的干扰,而美航天局一直通过其来扫描天空中潜在的威胁性小行星。
尽管如此,美航天局并未明确反对联邦通信委员会向SpaceX颁发第二代星链的许可证,只是表示这种扩展需要与其他受影响的各方密切协调。
本文根据SPACENEWS、SPACE、TheGuardian等网站文章整理
责编: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