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焦点。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同比增加167万。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青年失业率18.2%创新高。“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如何突围?
就业形势不明朗之下,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下称“腾班”)首届毕业生,超90%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已经确定去向。其中,超50%学生进入腾讯等企业就业,40%选择海内外高校深造,其余学生在等待海外高校心仪offer。
“腾班”是由腾讯教育和深圳大学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特色班,创办初衷是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源储备。它所在的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于2018年,是广东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这是腾讯在全国合作上千所高校中,首个以特色班的形式向行业输送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少见的全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本科班。
2020年,腾班获得深圳大学独立招生资格,连续2年录取分数线高居全校理工科类第一。2021年,腾班所在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据人社部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职业人才缺口近千万。腾班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弥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市场供需鸿沟的一个缩影,“我们和腾讯专家共建培养方案、课程、实践基地,认证中心等,打造了学习+实训+认证+就业供需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圳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坚强说。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冯禹洪表示,“腾班2018级学生大二课程《机器学习》,要求一个学期要看完50篇英文论文并做总结报告,学生们都被这个课程难度吓到了。”
腾班高就业率、高深造率的背后,正是将人工智能理论和实操深度结合。从教12年的冯禹洪深知,真实世界算法部署非常复杂,必须让课本知识走出校园,融入真实行业场景。这一过程中,腾讯提供了课堂案例、实验平台,课后实践、企业导师定期交流等支持。
据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腾班的课程体系分两步走:在计算机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腾班六门特色课,如人工智能导论、自然语言处理、脑与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构建学生AI基础。“六门课都有腾讯工程师的对接,根据学院的需求,挖掘产业案例提供给学生课上学习。”冯禹洪说。
腾班模式是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的一次实践,打造了“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真实场景接轨的可能性。这一过程中,带来的启发在于一是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需要结合学校的育人特色和要求开展合作;二是要最大化发挥企业的实践优势,充分利用好企业资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