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3G移动通信和未来4G时代LTE(长期技术演进)标准长期抗衡的无线宽带技术,WiMAX的命运再度如同过山车般地跌落至谷底—这次,它可能再也无法翻身了。
7月初,WiMAX在全球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发表声明:即将分拆WiMAX项目办公室(WiMAX Program Office,WPO)。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英特尔即将淡出WiMAX领域的先兆。就在3个月前,它还高调宣示将在2010年底完成对两年后全面部署WiMAX工作标准的制定。这种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或PSP获得超过笔记本电脑接入无线局域网络(Wi-Fi)的快速上网体验,在目前这当然意味着相当昂贵的费用。
针对变化,英特尔中国WiMAX项目相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英特尔中国的WiMAX小组仍然存在,目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英特尔认为将WPO整合至各个事业部是WiMAX技术臻于成熟的表征,也是WiMAX应用的后续发展:全球已有147个国家的500多个运营网络实现了WiMAX商用,而英特尔亦和产业体系的伙伴厂商合作,推出超过200款内含嵌入式WiMAX组件的计算机平台。
英特尔刻意忽略的事实是,200多款嵌入英特尔WiMAX模块的产品绝大部分仍属传统固定或移动计算设备,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终端和智能手机—目前三星、摩托罗拉、HTC和LG等厂商仅仅零星推出几款试验性的WiMAX手机,而真正全力支持WiMAX的电信运营商只有美国的Sprint和英特尔一直“输血”扶持的Clearwire。尽管2007年10月WiMAX就挤进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主流3G技术标准。
统治全球PC业的英特尔并不能行之有效地在移动通信业复制它的模式:PC业的上游核心地带是微处理器和基础架构,而移动通信行业是蜂窝技术标准—这也是英特尔为何一度执意绕开3G和LTE而致力于扶持WiMAX的原因。一度担任英特尔移动事业部负责人的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架构集团联合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曾对外表示:“如果我们不扶持WiMAX转而投奔3G以及LTE的话,那么这将是至少需要付出百亿美元专利费的生意。”
事实上,自安迪·格鲁夫时代以来,英特尔一直面临着“下一个100亿美元”生意的拷问:如何在PC处理器之外找到新的机会与增长点。只是一贯强调“战略至上”的英特尔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太多反复和不确定性:在移动通信领域,2006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业务Xscale,转而研发基于自身X86架构的“凌动”(Atom)平台,但最近传闻称英特尔将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手机芯片业务—这等于用更高昂的代价回到ARM架构和3G演进的老路上。
英特尔CEO欧德宁曾对WiMAX的前景进行颇为长远的预期:“这一技术的成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得到最棒的人才。”
这可能是一个持续性悲剧的开始。英特尔2005年成立WPO,旨在推动WiMAX成为最主流的下一代通信标准,并将其从技术投资升级为公司战略。此后英特尔针对WiMAX不断投资,其中包括印度、台湾、东南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以及整盘棋局中最核心的赌注—全球WiMAX产业最大运营商Clearwire。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