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11

海归,不再“金贵”了吗?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但大多数能在半年内实现就业,没有变“海待”

  留学归国的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海归”也有逐步变“平凡”的趋势。

  就业变难了,有人开玩笑说“海归”正在变“海待”。余屹的国内应聘路就走得很辛苦。由于国内招聘季要比国外提前,国外学业难以抽身,余屹只能通过网络申请岗位,需要统一考试时再飞回国内。“国内实习经历少,了解招聘信息的渠道少,许多招聘会也参加不了,找工作并不容易。”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硕士叶雨青回国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在国内就业,而且面临人脉网络断裂的情况,“海归找工作,不比国内的毕业生容易。”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727万人,近年来最高,同期海归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这两类群体的择业取向接近,导致就业矛盾突出。

  薪资待遇也在下降。2013年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调查显示,77.5%的海归表示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38.5%的海归表示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在巴黎留学10年的林琳就是其中失望的一员。“我在巴黎口译一天的报价是500—650欧元,而回国后从事口译最低的一次是600元人民币。”

  海归就业难度增加、待遇下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文书看来,是一个正常趋势:“因为出国门槛降低了,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也导致海归的价值相对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加,其中自费留学生已占九成以上,同期,回国海归一般以硕士为主,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短,逐步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过去海归的海外经历动辄七八年,现在有的出国读个硕士只需1年。在海外学习时间缩短,意味着投资降低了,那么作为回报,求职机会和薪水比起以前肯定会低一些。”

  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海归群体的就业问题并不算太突出。“海归就业可能不像前些年那么顺风顺水,但相对更好的受教育质量和较丰富的国际经验让他们在就业方面仍有优势。”高文书强调。2013年的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或“海参”。

  光环褪去,优势仍在。据了解,目前,不仅高层次稀缺人才备受国内市场欢迎,普通海归回国后也能享受到一系列特殊待遇。“在国外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回国后先不说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至少在求职过程中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毕业的史嘉历数了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办理户口有优势,可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就业奖金,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便利,很多留学生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史嘉正在考虑买车,“回国留学生购车有免税政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