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均衡化推力
http://www.edu.cn 2007-11-15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记者 宋馥李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 11-15
|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咱乡。数理化学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一首儿歌,一片心情。这是山区孩子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果的生动表达。 2003年,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明确提出五年发展规划时,这一政策背后饱含着广大农村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待:即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 五年来,在强力推进下,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广大中西部地区实现了巨大的跨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到山间乡村,不仅仅带来教育的革新,许多乡村人也从此见到了“高科技”。公众期待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生嬗变飞升。 现代教育向农村转移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要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从这一年开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农村教育开始破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五年计划”。 2005年7月,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上,正在甘肃考察工作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快速推进,背后的逻辑是,在教育资源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平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来缩小这一差距,于是成为可行的途径。 陈至立指出,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按照规划,这项工程投入100亿左右,中央专项50亿,地方投入50亿,中央补助经费每年10个亿。至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面铺开。 三种实施模式 按照相对集中、加强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在随后的推进实施中,试点工作结合“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重点突破的是西部地区。 2003年一年时间,即完成了试点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工作。在当年,试点地区建设了20594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9598个卫星教学接收点、6934个计算机教室。规划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预计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21%。 根据具备条件的不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实施中应用了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需保留的教学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根据学生规模,配置1-2个多媒体教室。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每所学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 |
- 2009-07-31湖北:通过“农远工程”孩子们学到标准牛津英语
- 2008-01-112007年度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揭晓
- 2008-01-08现代远程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 2007-11-30现代远程教育中教育电视的信息化和人文化
- 2007-07-24宁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2007-07-02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将覆盖农村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