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9%的被调查者
教育考核评价机制被扭曲
据了解,在江西“走廊考试”、陕西“绿领巾”、内蒙古“红校服”、江苏“测智商”等事件被社会关注后,涉事校方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作出了回应。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表示,“绿领巾”意在激励还没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这不叫‘红校服’,校服是教委统一发放的,这只是一套运动服,是一种奖励的形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二十四中校长王茂田说,这批运动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捐赠的,校方与该企业并无任何合作,只是觉得企业捐赠是件好事,就欣然接受了。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公开表示,受到社会质疑后,某些教育工作者不但不觉得理亏,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好,这种态度令人震惊和痛心。
在《法制日报》与搜狐网对“学生遭差别对待事件为何屡屡发生”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23.87%的被调查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和淘汰”,7.96%的被调查者认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有68.1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教学考核的需要,现行教育评价考核机制被扭曲”。
熊丙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过去20年,我们一直希望能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一方面我们要求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很严重。”
“应试教育围绕单一的评价体系来培养学生,追求分数而不关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推行公平教育理念。”熊丙奇说,“目前的教育确实是一种分成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教育,考上大学的就是成功者,没有考上大学的就是失败者。以前考大学只要求一般学校,现在要求名校。所以,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出现把学生分等级的情况太正常了。”
新闻事件>> 小学生戴绿领巾惹争议 评论称比抽教鞭更恶毒
>>包头一中学给优秀生穿红校服 教育部门紧急叫停
>>“无锡部分教师让差生去医院测智商”事件追踪
相关评论>>教育歧视事件连发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相关内容>>教育部: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区别对待未成年学生
81.82%的被调查者
要求改革应试教育机制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教育部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公布。同时,据报道,在教育部正在制定的《教师教育标准》中,拟规定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权。
但是,在此次调查中,在回答“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上演”时,只有1.14%的被调查者选择“相关教育部门出台措施,比如《教师教育标准》,禁止此类行为”,4.5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利用义务教育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除此之外,有12.5%的被调查者选择“学校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81.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抛弃‘唯分数论’的导向”。
对此,熊丙奇分析说,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就是按照单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最后导致教育竞技化和功利化,“法律法规即使进行了相关要求也是没用的,因为无法落地真正实施。如果不改革中高考制度,单纯要求学校改变办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行为方式,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评价体系不变,‘差生观念’会永远存在”。
“评价体系改变后,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任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个评价体系里都能够得到体现,而不是用一个指标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这种多元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发展。”熊丙奇说,“可以这么说,如果目前这种评价机制不改,在未来10年里,这种差别式对待的做法会越来越多,会让人感到更加扭曲。”
本报记者赵丽
本报实习生马月红
睹。这几年,社会一直在讨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消除歧视,所以公众对教育差别式对待问题开始有所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