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学院2008年底发布的招生简章上看到,对报考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的入学条件有3条,前两条分别要求学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并累计工作经验3年以上,而第3条则要求报名者“大学本科毕业,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中高层管理工作8年以上,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经校方资格评审认可者,可以同等学力报名,经校方评估考核后可入学”。
事实上,正是这一条件将这些洋高校的招生对象框定为“企业高管”。
“他们要求报名的人提交材料进行资质审核,还说要把英文的材料送到美国去审核,通过后才能入学。”范蓉梅说,“第一次联谊的时候,教学助理对我身边的一位老总说,您的材料还没通过审核,暂时不能报名。这些都让人觉得入学的条件比较苛刻,上这个项目课程班是比较有谱的。”
但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实际上,所谓的外送审核只是“缓兵之计”。“当时的那位老总没有交学费,所有先交过学费的人都通过了审核。后来该老总交了学费后,也通过了审核。”范蓉梅说。
最让范蓉梅感到犯罪嫌疑人骗术老到的事情发生在开学后。
推荐阅读:网站仿名校中介卖文凭 天津文理大学子虚乌有
推荐阅读:北京破多起假洋文凭诈骗案 多名高管身陷骗局
>>>点击:更多综合资讯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高考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文科招生50强名单
推荐阅读:人大版2011年中国大学理科招生50强名单
“我们班有30多人,当时是‘二班’。他(指犯罪嫌疑人——记者注)告诉我们还有一个‘一班’,当时已经毕业了。这就让大家相信,他这个项目是办了一定时间的。”范蓉梅说,“开学第一天结束后,大家吃饭联谊,现场来了一个女孩子,被介绍说是作为‘一班’的学员代表,和大家一起交流,并说‘一班’的学员已经如何如何了。”
但后来,范蓉梅和她的同学对课程质量有所怀疑,希望犯罪嫌疑人提供“一班”的名单,要找“一班”的人核对相关事实时,“他们连一个学员也拿不出来”。
“后来我们才知道,根本没有‘一班’。”范蓉梅说。
“他们既没有教室,也没有任何一个属于他们学院的老师”
“我参加这个项目课程班只是看重它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资,其授课的内容和质量是有保证的。”范蓉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了自己报名的初衷,“我是对他们开设的课程感兴趣。而且他们说,课程都是由哥院的人和中国像清华、北大这些学校的老师上的,也有一些其他高校的,比如经贸大学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