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韩启德:科研改革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2010-11-03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坦承我国当前科学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并专门援引了施一公、饶毅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由于研究经费的分配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创新的步伐,他们认为必须打破研究资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的科研文化,研究资金必须以学术能力的优劣为基础进行分配,而不再依靠私人关系。”

  韩启德今天的讲话,是中国科技界高层对这篇被众多科学家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的首次公开回应。

  今年9月,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关于我国研究经费分配和科研文化问题的文章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该文直指中国科技界的“潜规则”,“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事实上,饶毅教授也曾在博客上披露,他本人回国后也曾遭遇“闷棍”,几次科研经费申请被刷下。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此前,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和饶毅教授一样,施一公回国前也是美国一家知名高校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一直被视为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这篇文章还提出,“这种潜规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归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

  这和饶毅自身的遭遇也很吻合。饶毅教授在博客中写道,国内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比海归科学家更按国际标准行事。在支持他的组里面,有几个专家是国内成长起来的。不支持他的两个组里的专家,基本都是海归。

  文章对改革的进程表达了忧虑,“面对这种现状,要作出改变并非易事,科技界内部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为三类: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部分反对不健康文化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基金的机会,选择了沉默;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们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

  “我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今天的开幕式大会上,面对包括上百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数以千计的科技工作者,韩启德表示,要努力就体制、机制的改革着手,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也认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进完善,需要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作为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我们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韩启德呼吁,“如果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自欺欺人、麻木迎合,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那么我们当然能够创造历史。”

  韩启德还表示,中国科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科学共同体,应该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以建设性的态度,大力推动各项改革,使科研资源的配制更加合理,科研成果的评价更加公正,同时严厉打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干事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施一公教授接过了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证书。这一科技界殊荣共有3人获得,每人奖金100万元。

  施一公教授在现场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听到韩老师的报告,很意外,很振奋。”

  施一公介绍,文章发表后,受到多位高层领导重视,而这一次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回应。

  在会场,施一公给远在北京的饶毅教授发去短信,很快得到回复,“好极了”。

  今晚,饶毅教授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邮件中称,不少科学家在私下表示过同样意见,有些还更尖锐和深刻,但公开说的不多。目前已经获悉的是,针对《科学》杂志社论文章,国家有关领导正在敦促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改革措施。

  “韩启德老师的支持,代表了中国一批正直科学家的意见,希望能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饶毅教授说。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中国科协2014遴选机关工作人员拟录用名单公示
·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下大力气建设西部高水平大学
· 2013全国科普日将于9月14日~20日举办
· 中国科协:近年重大科技突破均源自学科交叉融合
· 科协将设学术诚信档案 建学术不端独立调查机制
· 中国科协支持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有关情况
· 冯长根:论文质量不高是由于好论文缺乏激励
· 中国科协:从2009年起将设立高端学术论坛
· 中国科协:我国学科发展呈现五大特点和趋势
· 发挥女性优势 中科协增设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