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政策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教育政策根据时代要求、人民期盼,立足国情、面向未来,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不断开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新境界。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建国之初,党和国家就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更加自觉地把教育放到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均作出了明确阐述。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立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再次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更加鲜明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200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4%成为全文唯一的数字性目标,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决心。
——推动教育工作重心不断上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不断上移。建国初期,面对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80%,最广大工农群众被拒之学校门外的现实挑战,教育将接收最广大工农子弟、普及小学教育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成人文盲率已由建国初期的80%左右下降到9.08%,扫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被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拉开了为“普九”而奋斗的序幕。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颁布,标志“普九”工作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颁布实施。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2007年西部“两基”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成功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推动教育事业多元发展。一是办学体制的多元化。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下,我国的民办教育得到了持续发展,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办学结构的多元化。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进一步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方针。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国家最高规范性行政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人才严重匮乏的国情,决定教育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把扩大规模和发展数量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党和国家一刻也没有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调整提高期。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新“八字方针”的指导下,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开始以改革促提高。21世纪初面对高等教育规模大发展,国家又及时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把教育战略重点放在更加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来。特别是近几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巩固、发展、提高”是教育的中心任务,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提高教育质量将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推动教育事业向终身教育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初步建立起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大部分组成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后,随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实行了包括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等在内的多层次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网络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形式迅速崛起,非学历继续教育迅速发展,老年大学出现,受教育者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伴随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
推荐活动:“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在线投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