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 许多新生将要踏入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但是,以往的经验表明,许多学生却不能很好地适应,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建议学生应做好以下准备:
1. 知识上的准备。一些学生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认为万事俱备,不必再努力了,放松了自己的学习,这样便造成入学以后,学习劲头不足,精力难以集中,更有甚者,几门课程不及格。因此,学生可以适度放松一下,然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总结一下高考的得失。高考作为国家级入学考试,综合考查了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是中学知识的集中测试,也是进入大学必备的基础,因此,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成绩,找一找那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进而复习一下有关知识。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体系,前面的学好了有助于后面知识的掌握。
(2)强化外语的学习。一般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外语水平教学测试,分快慢班。因此,学生应抓紧入学前的这段时间,有计划复习一下,训练一下口语、听力,多读一下英文原著。
(3)专业知识。一旦你选择了你理想的专业,那么,你将在大学里花很大的时间去学习它,你的专业知识的高低也可能决定你的一生。因此,你应该复习一下有关的专业知识,熟悉一下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一下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向有关的大学生、大学教师咨询一下。
(4)学习方法的改变。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阶段。中学强调记忆性,因为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课程的难度加深,强调的是理解性、创新性。老师上课讲的不会象中学那样细,主要靠自学,上课做好笔记,下课整理笔记,查找参考书。
2.心理上的准备。这一点最难做到,也最重要。许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出现不平衡,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整、治疗而造成的。象最近报纸经常报道的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虽然数量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少一部分,但他们带给他们家庭的却是极大的悲伤,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那么,是那些因素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呢?笔者认为有一下几个因素:
(1) 经济因素:大学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有差异,不同家庭的收入状况也各不相同,造成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差异很大。
(2) 观念因素:不同的学生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价值观各不同,一些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奇的、“时髦”的观念所吸引,丧失了应有的辨别力,迷失了方向。
(3) 学习能力、水平:能够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都很强,但是不可否认学生的能力还是有差距的,目前,大学在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不同,不同专业也不一样。原来在当地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不象以前那么突出,容易产生失落感。
(4) 人际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不可避免要产生一些冲突,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在中学时期,学生常常忙于功课的学习,无暇考虑爱情。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压力较以前有所减轻,身体也发育的更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的交往,但是,如果交往不当,就会产生许多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
(1) 提前做好心理调整。在入学以前,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所准备,这种困难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学习上的,也可能是人际交往上的。
(2) 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症下药,找出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治疗。
(3) 咨询心理医生。若是以上两条效果不大,就应该到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及早治疗。
总之,我们既反对杀人,也反对自杀。杀人是一种犯罪行为,自杀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带着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更丰富、眼光更敏锐、心理更健康的现代中国人。
作者简介: 王勇,男,1971年出生,现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