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综合研究
高职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2002-01-16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敏

字体大小:

  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上进心、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有奋斗目标,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和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改造职责,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系各种经济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法则,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全社会的信任和信用、信誉制度,现代人以“信”为本,高职德育更需要将其作为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高职德育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供助于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营造德育氛围,借助于社会各种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

  首先,充实高职德育内容,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现实问题。丰富“两课”“邓小平理论”教学以及常规教育管理内涵,把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充实到“两课”之中,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教会学生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事相统一。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发展道路;要强化学生奋斗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好强的品性、竞争的观念、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要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调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和熏陶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在高雅的人文环境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品格和创造基因;修改学生管理制度及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管理制度要符合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公正、宽严适度,注重导向性;素质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展示,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必须改进德育方法。改德育中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计论式教育,贯彻疏导方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努力建树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良好班凤和学风。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待人的作风,支持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促使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能,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提倡竞争,鼓励冒尖,树立有说服力的学生典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中的不平衡性和反复性。要全面分析、正确对待,有个性、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一般这些学生不大安分守己,缺点也较明显,如果只抓住其短处,可能抑制有才华学生的个性。既要爱护他们的优点,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使其能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再次,德育工作者应掌握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德育工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极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已经在网上冲浪,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高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高职德育的时空。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也应该成为一条“网虫”、一位网络德育教育的行家。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因网络的超信息量使德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把高职德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利用网络改变传统德育“我打你通”“我讲你听”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各个环节,增强自我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份量,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实效性更强。

  高职德育要抢占网络德育阵地,必须要建立一支网上德育队伍,应运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等,并不断更新软件,尽可能阻断“危害数据”的进入,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高职德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出现;对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最后,高职德育创新,应注重营造高职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技能比武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努力提高主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引导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劳模、带教师傅等人格力量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的技能性人才。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网络道德教育热点中的冷思考
· 农职中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 素质教育首举德育
·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
· 以“以德育人”为核心实施“以德治教”
· 论现代德育的策略
· 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 1478万份公民道德建设竞赛答卷说明什么
· 网络因为贴近所以有效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