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聚焦 十八大特别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中央候补委员的作用
中央候补委员,就是一旦正式委员因故缺位,即可递补为正式委员的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外部环境的因素己经不存在了,中央委员出缺已经成为很偶然的事情,但候补委员大量存在的惯例却一直延续下来。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的部分中央委员,在本届的五年内因到了65岁正省部级的退休年龄而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其接任人选从中央候补委员中产生,以保证参与党内重大决策。
二是出于干部培养的考虑。比如少数民族干部,比照一贯的民族政策,以及全国人大、政协及其常委会中少数民族保证一定比例的做法,需要更多少数民族的代表参与中央会议,培养干部。作为中央候补委员,可出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十五届上大量增加后,十六届稳步小增,达到158人,十七届又达167人。他们一般是中央部委的副部长;地方的省(市、自治区)委常委——特别是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长、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常委,每个省大概有2-3名中央候补委员;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家、劳模、学术带头人、少数民族等。
由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往往有部分省级领导上调中央,这会带动另一批人事调整,以致新任省委书记、省长仅为候补委员甚至非中央委员的情况也难以避免。如党的十六大后一个月,回良玉上调中央,不再兼任江苏省委书记,原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委副书记李源潮出任书记一职,李仅为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也有可能因某种原因被撤销。
例如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里面,有5名未等到十六大换届即因为腐败问题被撤销。他们是:许运鸿(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并开除党籍),徐鹏航(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并给予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石兆彬、李嘉廷(2001年9月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并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王雪冰(2002年11月5日党的十五届七中全会决定,并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本文节选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怎么开的》章节《中央组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两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