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2014职教盘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5-01-09 18:44   ·上海高院:复旦投毒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35   ·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 受害人父亲望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04   ·川大今年停招8个项目的艺术特长生 2015-01-08 09:55   ·山东大学两名校领导被学校官网“除名” 2015-01-08 09:52   ·浙江高校5年76人因职务犯罪被查 涉招生等多环节 2015-01-08 09:50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党的十八大 > 十八大报道 > 十八大资料
“党中央”是如何选出来的?
2012-11-14    搜狐

字体大小:


教育聚焦十八大特别报道


教育聚焦 十八大特别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中央候补委员的作用

  中央候补委员,就是一旦正式委员因故缺位,即可递补为正式委员的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外部环境的因素己经不存在了,中央委员出缺已经成为很偶然的事情,但候补委员大量存在的惯例却一直延续下来。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的部分中央委员,在本届的五年内因到了65岁正省部级的退休年龄而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其接任人选从中央候补委员中产生,以保证参与党内重大决策。

  二是出于干部培养的考虑。比如少数民族干部,比照一贯的民族政策,以及全国人大、政协及其常委会中少数民族保证一定比例的做法,需要更多少数民族的代表参与中央会议,培养干部。作为中央候补委员,可出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十五届上大量增加后,十六届稳步小增,达到158人,十七届又达167人。他们一般是中央部委的副部长;地方的省(市、自治区)委常委——特别是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长、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常委,每个省大概有2-3名中央候补委员;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家、劳模、学术带头人、少数民族等。

  由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往往有部分省级领导上调中央,这会带动另一批人事调整,以致新任省委书记、省长仅为候补委员甚至非中央委员的情况也难以避免。如党的十六大后一个月,回良玉上调中央,不再兼任江苏省委书记,原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委副书记李源潮出任书记一职,李仅为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也有可能因某种原因被撤销。

  例如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里面,有5名未等到十六大换届即因为腐败问题被撤销。他们是:许运鸿(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并开除党籍),徐鹏航(2000年10月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并给予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石兆彬、李嘉廷(2001年9月26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并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王雪冰(2002年11月5日党的十五届七中全会决定,并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本文节选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怎么开的》章节《中央组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两委”》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纪实
· 关于提供进一步节能减排科技工作进展情况的函
· 党中央、国务院邀教师和教育专家代表休假纪实
· 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成就述评: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 十八大一年来见闻:小学"零起点",共识在增强
· 关于召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 十八大精彩语录
· 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学习十八大精神各项工作
· 教育部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
· 图片报道: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