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科学网—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08-01

包为民院士:人才培养是迈向航天强国基础

  “在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中,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尤其要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人才培养是我们迈向航天强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日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揭牌仪式上畅谈了中国航天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包为民介绍说,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57年的艰难发展历程,使我国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按照部署,我国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世界航天强国行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并吸引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

  “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对原始创新、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十分迫切。”包为民说。

  前一段时间,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圆满完成了应用性飞行实验的研究任务,在空间进行了37项实验和两项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就包括太空授课。

  但是,“在空间科学领域,我们还有很多要研究与发展的东西。”包为民说,在载人航天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还将建设空间站。今年年底,我国的探月工程,即将进行探月车落月与软着陆,实施对月面进行探测的科学实验。他进一步举例阐述说,未来我国还要规划载人的登月活动,拥有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并将运载火箭的能力,从现在的8.5吨提升到百吨级水平等等。

  “所有这些大的科学工程,都有很多基础性的研究课题,以及很多技术工作需要进行研究、突破与应用实践。”包为民说,这些目标的完成与实现,都建立在拥有一支高水平航天科技人才队伍的前提下。

  包为民对航天人才的培养充满希望和信心。他说,我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均与航天的发展紧密相关,这是响应中央号召,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在走向航天强国的发展进程中,相关高校必将给国家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新的活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