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潘锋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29

孙枢院士:应加强碳封存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枢在日前举行的第41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国际能源机构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均肯定,全球相当大的CO2封存容量对缓解气候变暖有深远意义。我国也应大力推进CO2捕获与封存(CCS)研发、工程化及商业化,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CO2地质封存是地质科学为减少CO2大气层排放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CCS采用有关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将大排放源的CO2集中捕获,通过管道运输到适当的地点进行封存。

  挪威有实践证明,CCS成本已低于碳排放税。而我国科学家研究指出,CCS在成本上还优于风能和核能。

  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巨大。据初步计算,我国陆地和近海地下封存CO2总容量可达1.5~3万亿吨。

  孙枢表示,CO2封存储层及封存盖层都同石油储层、盖层有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咸水层封存、不可采煤层封存以及矿化封存是CO2封存地质学提出的新技术问题。

  我国CO2地下封存的主要地质学问题包括: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CO2封存潜力的研究与评估,大力推行CO2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与开发;加强CO2咸水层封存研究和试验;加强对低渗、超低渗和大面积成藏储层封存CO2的科学研究等。

  孙枢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加大CCS研发工作力度、规模和试验,规模化的咸水层封存尤其值得重视;对我国封存潜力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分区按盆地进行评估;更大规模开展油气藏的CO2气驱强化采油技术研发;考虑到2015年建成3个CO2封存示范点,到2020年再建5个示范点,在2020年前建设2个商业性CO2封存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