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1-06-30

孙家栋:中国航天仍处发展阶段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多个航天器中,由孙家栋担任负责人的就有34个。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81岁时,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今年已82岁的老人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50多年的航天生涯。

  老人坦言:“我能在航天方面做出点成绩,说来有些偶然,却感到无比幸福。”

  孙家栋的学习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他学过土木、汽车,1951年,他被选送到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读书,专业是飞机设计。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回国后,原本希望与飞机结缘,却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

  孙家栋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从导弹总体设计员一直升任为总体部副主任。其间,中国导弹、核导弹先后研制成功,他也成长为一名导弹专家。

  1967年,孙家栋再次“转行”。中央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这一次,他一干就是40多年,再也没离开过。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举国欢腾。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据当时的同事回忆,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孙家栋浑身疲惫无力,稍好一点时他竟然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笑着哭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