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成功不是通过国家考试 21世纪成功该掌握啥?
2011-08-03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深度对话

  编者按:"界定成功的依据不再是通过国家标准化考试的学生的数量,而是培养出富有能力的学生的数量。"在北京2011教育督导评价国际研讨会上,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随着教育方式的转型,21世纪成功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聆听、合作、沟通、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相互依靠、健康素养等。

  学习过程的中心由客体的知识转向主体的人,可以说这是一场当代教育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朱塞佩·科罗斯奥(意大利教育部伦巴第大区教育厅厅长 )

  目前,我们应该设法对教育方式的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中心的转移有所准备。学习过程的中心由客体的知识转向主体的人,可以说这是一场当代教育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我们看来知识传播的场所不再限于教室、黑板、课桌,甚至不限于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已经扩展到网络当中,更关注学生的才干与技能,我们可以在虚拟的多中心的网络中塑造知识结构,使其更加贴近每个个体的发展,每名学生都会学会自我管理,对自己负责,这是学校教育要完成的使命,这个过程要将人类的宝贵知识,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和面向目标的方式传播开来,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潜质与技能,更有利于使年轻的学生获得知识。

  在这一充满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应该秉持何种文化理念,无论在哪个学校层次和年级,学校教育的内容选择都不应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必须再三斟酌知识体系的选择和应用,以使学校教育教有所依,学校评估有证可考。

  大卫·雷诺兹(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育效能教授)

  教育政策要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必须贴近学生们色彩斑斓的课堂经验,形成以学生和课堂为主体的教育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校等"组织层面"。教育的本质在于个体经验,而非政策意图与政策文本,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只有教育情境中的教师,而非学校的层次和办学水平,才可以真正对学生产生最具效力的教育影响。事实上,通过对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相关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个西方国家,教师或者课堂对学生成就产生的影响都要四到五倍地高于所在学校产生的影响。

  荷兰的PISA分数位列前10名,在欧洲地区排名第二,仅次于芬兰。荷兰教育有一个强有力的督导机构——成立于1801年的荷兰教育督导局。其主要职责是评价学校的质量,核心价值是追求工作的专业化、独立性与透明度,座右铭是学校因出色而自由。

  相关链接:教育部通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相关链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大事记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特别报道:《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
  推荐阅读:
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瑞克·斯特尔(荷兰教育督导局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总督学)

  我们致力于通过风险评价来保障学校及教育体系满足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对于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组织机构的有效性自行管理并自我负责。所以,我们只对高风险的学校(高风险学校认定标准基于学生成绩、相关征兆以及学校年度报告)进行严格的评价与督导。我们的评价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指明学校的名称给学校以改进质量的压力,这样的效果仅次于法律指令学校补足其质量漏洞。

  朱塞佩·科罗斯奥(意大利教育部伦巴第大区教育厅厅长)

  从我们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与知识体系的构建都日益多元化,但是这并不能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相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估。重视评估关注教育中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才要适时引导和建立专业的教育团队,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它是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学校的评估当中,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评估的方式也日趋灵活。但是评估的实质并不是在于审核学校的办学情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校本身的建设,增加学校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如何确认FRM付费成功?
·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什么是成功的大学教育
· 探索湖北教育信息化成功之路
· 高等农业院校举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主题论坛
· 疫情之后,教育应如何转型
· 迎接走向未来的学校教育转型
· 《教育蓝皮书》反思2006中国教育转型
· 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革新倒逼新闻教育转型
· 四川宜宾:“问计于民”助推教育转型发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