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后的今天,又传来了喜讯,根据该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的专著,经过近一年的充实、加工和修改,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有幸成为此书的第一个读者。细细读来,我以为有以下三个特色,值得充分肯定。
第一,先进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该课题以当代教师发展理论与教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精华,针对农村教师培养机制落后、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效率不高等问题,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实验研究,不仅现实性、针对性强,而且由于理论指导的先进性,使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书既从理论的高度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又从实践上提出教师培养的新思路,研究成果的起点高,思想新,凸现其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二,科学性与操作性的融会一体。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课题的成果之一,本书提出了具有地区特点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中总结的干预培养技术与自我培养技术突破了过去常规的教师培养模式,对广大农村学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另外,本书的研究思路清晰,程序规范,强调理论研究、测量技术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既强调科学性,又突出操作性,这成了本书的又一大特色。
第三,新颖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我们说,就研究成果的新颖性而言,大体要做到三个“新”,即资料新、观点新、角度新,按这一标准衡量,本书可以说达到了上述要求。以国内外最新教师培养理论为指导,针对教师培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提出了新的观点,探索了新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师培养模式。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县区的科研人员与教师,能把理论与实践进行如此的有机结合,这说明萧山的教育科研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我完全相信,这部专著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将有所裨益,对提高广大教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这本专著也是如此,肯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作为“抛砖引玉”之作,其价值还是功不可没。面对教师培养这一敏感而又复杂的命题,不是搞一两个课题,出一两本专著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因此,我希望萧山的同志能把这一课题继续做下去,形成更成熟的经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加入到对教师培养与发展的研究中来,使教师培养的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突破,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