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12-09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

  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的主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这次任务不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类探月新高潮的掀起注入强劲力量。

  第一次探月高潮上世纪50年代起步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人类便开始着手探测月球。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开展了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

  国际上共有两轮月球探测高潮。第一轮是在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探测器,苏联共发射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是迄今为止月球探测最辉煌的成果。

  1989年,美国宣布要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内重返月球,人类就此拉开了重返月球的序幕。全球开始第二轮月球探测热潮,更多的国家开展了月球探测,日本、欧洲、中国和印度也成为月球探测俱乐部成员。韩国等国也跃跃欲试,提出月球探测计划。第二轮探月活动目前共有11次,其中有1次失败,1次部分成功,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显示出探月技术有了极大跨越。

  尤其最近几年,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2010年10月,我国嫦娥二号发射,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并详细勘察了落月区域,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成功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目前已飞离地球约6000万公里。2011年9月10日,美国用德尔塔二号运载火箭将圣杯(重力恢复和内部结构试验室)探测器发射升空,实现双星环月探测。2013年9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尘埃环境探测器,进行环月探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