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30年,我们这样走过——述评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2008-12-1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30年对外开放,30年成就辉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展现出中国的进步、发展和面向世界的自信、从容

  1978年5月2日,法国巴黎奥利机场。法国总理雷蒙·巴尔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由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带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

  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向西方开放的“先遣队”的代表团,在1个多月内马不停蹄走访了法国、西德、瑞士、丹麦、比利时5个国家的15个城市。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发达国家,外部世界的发展令中国来访者睁大了新奇的眼睛:当时西德的高速公路汽车时速普遍达到上百公里,而中国当时最好的公路也就跑60公里;法国一家钢厂年产量350万吨,职工只有7000人,而中国要达到这一生产能力至少需要10万人……

  时隔多年,谷牧回忆这段往事仍然感受颇多:“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落后很多,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这是中华民族新的觉醒。

  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央之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外商合资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30年过去了,外资企业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和技术支持,更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负责人孟钧说,目前,在华外资企业已超过40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万多亿美元。

  在深圳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尊雕塑:一位巨人张开双臂,“夺框而出”。富有深刻寓意的艺术形象,使人不禁想起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之初,邓小平给予这里的交待:“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中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并于次年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由此,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放宽这些城市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权限,给予“三资”企业优惠待遇。

  不久,对外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后来又扩大到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建立海南省,并将全省设为经济特区。至此,中国所有沿海省份全部成为开放地区。

  开放、扩大开放、全方位开放——30年的中国,“开放”与“改革”比翼齐飞,成为推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在扩大开放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沿海发展战略。

  在对外开放政策带动下,1984年到198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其间,中国经济总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都翻了一番,国家财政收入增长40%。

  1992年,经受经历了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冲击的中国,继续以自信、坚定的姿态,推进对外开放。这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外开放的步伐如此坚定、如此沉稳,又是如此频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设立15个保税区,利用“境内关外”的独特条件发展对外经济;开放了沿长江的6个港口城市,批准设立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开放13个陆地边境城市;批准内地所有省会城市对外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局面。

  2001年11月10日,经历15年艰苦谈判后,这一天,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此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如同阵阵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

  30年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是件稀罕事。30年里,不仅外国的人来了,外国的商品来了,外国的资金来了,外国的技术来了,外国有益的经验和观念也来了;更重要的是,开放让我们以更加自信、更加进步、更加从容的姿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介绍,目前每年出境的中国公民已超过4000万人次,中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预计到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

  2000年初春,一家中国公司的名字出现在了美国坎姆顿市的道路上——“海尔路”。

  “我们如果不创立自己的名牌,那么中国就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海尔集团的负责人张瑞敏表示,海尔“走出去”的目的就要从制造商发展成为品牌商,利用差异优势创造世界名牌。

  从简单的劳务输出、产品输出到跨国并购、资本出海,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中国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这艘巨轮,勇敢地驶离了入海口,开始在更浩瀚的大洋之上,搏风击雨、锤炼壮大。

  20多年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撰写的《第三次浪潮》,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在他的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几年前,托夫勒再次来华访问时,看到的却是“一个不同的中国”。“20多年以前,没有人能想象中国的崛起。”以“预言未来”闻名的这位未来学家谈起中国的发展,不得不这样承认。

  30年艰辛探索,30年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78年,国门初开。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默菲率团访华,提出可以和中方建立一个合资经营企业。默菲在介绍什么是合资经营企业时,打了个比方:“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对方是大资本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同他们“结婚”?——参与会谈的中方有关负责人觉得默菲的话既新鲜又有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旧观念的束缚,往往会扼杀创造力的萌芽。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30年前这段振聋发聩的讲话,至今让人震撼。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继续解放思想,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闫建琪说。

  1980年12月11日,一个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此后不久,全国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个体户现象”。卖大碗茶的、运煤球的、开小饭馆的、卖服装的、修自行车的、装裱字画的……目前,私营企业已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创造了中国GDP增量的约60%。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新时期最深刻的思想解放之一,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当时,这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做法。”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丰富、生动的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围绕这三大基本命题不断进行新思索、作出新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分别解决了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问题,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30年思想解放最重要、最根本的收获。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层面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说。

  思想大解放,极大地解放了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进而极大地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如同一根神奇的魔棒,点化出一个绚丽斑斓、多元包容、充满生机的新时代——

  今天的中国,创造得到尊重,权益受到保护,不同的观点可以交锋。流行与古典,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网络语汇与正统观念,张扬个性与内敛含蓄……不同的思维习惯、利益取舍、行为方式,和谐并存、彼此包容。一幅幅生生不息的和谐画卷,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机。

  “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

  “我还注意到一个小小的但很重要的变化,无论在大街上、商场里,还是在饭店、宾馆,中国人的笑脸越来越多。”这位曾做过律师的商人如是说。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近30年的不屈奋斗。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围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近30年艰辛探索。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奋发进取,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经过30年、5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

  这就是30年改革开放给出的历史结论。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改革开放30年:纵观三代中国人如何学英语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人民日报社论: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 李卫红出席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座谈会
· 李卫红出席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座谈会
·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高考录取人数提高15倍
· 改革开放30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 关于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年的高校科技》征稿
· 李克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瞩目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