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国五条”仍有多道槛
熊丙奇认为,“国五条”触及许多深层次问题,若要真正贯彻落实仍面临很多问题:如果不能规划好学前教育发展,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就比较低,幼教专业和院系设置较少、报考人数不多的局面就不会改变;如果缺乏对幼儿园内部管理的监管细则,有些追求市场回报的民办幼儿园就未必会遵照要求,对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如果“择校风”刹不住,幼儿园也不可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熊丙奇说:“必须促使各级政府真正担负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当前,造成我国学前教育短缺的首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我国的幼教经费仅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以上。
“国五条”要求: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然而,一如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遭遇的问题,经费倾斜能否落实、不落实怎么问责,这些问题依然是悬念。
2006年,我国把“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写进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08年,得益于财政保障机制的改革,中国在城乡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有学上”。
目前,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正致力于“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的课题。虽然不少专家都表示从现实与能力两个层面来讲,学前教育要纳入义务教育“暂时”没有可能性,但也不否认这“只是时间问题”。
长效机制是关键
针对媒体频繁曝光的幼儿园无证办园、质量堪忧等问题,“国五条”提出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
熊丙奇建议,在公办幼儿园无法一次性满足入园需求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首先投入资金,帮助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使这些幼儿园转变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
根据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调研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农村只有35.6%。
今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10年内,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在这一远景目标的框架内,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熊丙奇说,学前教育短缺的现状,与过去一段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对生源情况缺乏预测、对幼儿园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有关。为了做好长远规划,政府倾听民意、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很重要,包括怎样布局、怎样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管理,都要广泛征询意见。 (《半月谈》2010年第22期/记者 吴晶)
相关报道:《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文
相关报道:中国官方给学前教育开十"药方" 剑指"入园难"
相关报道:中国开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的"任务书"
相关报道:温家宝北京调研: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