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2011年两会 > 委员发言
黄维礼: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分配制度须改革
2011-03-18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字体大小:

  资料链接: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公务员考试,几千人纷争一个名额。与此同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用工荒从春节后一直延续到现在。媒体报道,广东中山市用工缺5.6万人,深圳市用工缺20万人,而专家估计,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所在的西南地区,用工缺口在200万以上。

  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民富”与“国富”的脚步却不同步。

  相关链接:大学生创业非无奈选择 近半数人称是人生规划

  “一方面,沿海省市用工荒,另一方面,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参加两会小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副市长黄维礼在思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其一,是整个社会‘就业’的观念偏差,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到事业单位,就应该坐办公室,而不是到生产一线;其二是分配制度出了问题。”黄维礼认为,我国整个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长期以来是偏低的。国家的GDP在迅速增长,但是在整个分配的过程中,国家分配得多,企业和员工分配得少。

  “国家留得太多了!”黄维礼说,财富集中到国家手里,国家就有条件发展基础经济和重大战略项目,比如修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神舟飞船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建设等,这在国家发展的前期是很必要的。“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我们的国家强了,但民却不富,要实现国强民富,分配制度就必须改革,国家应该少拿一点,留给企业更多一点。”

  “员工仅能从企业拿到一两千元的薪水,他们不愿意再干下去了,所以出现了‘用工荒’。这时候,市场机制迫使企业提高劳动报酬,因为现在人口红利还在,企业一定程度上还有能力加薪,再过三五年,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度被压缩,他们就没有能力向员工支付更多的劳动报酬。”黄维礼介绍,近一两年,在沿海一些地区,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增加20%左右。去年财政收入的增长达到21.3%,高于GDP增长的11个百分点。“如果大的分配制度不改革,继续这样下去,就很麻烦了。”

  除了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用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小,层次还比较低,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我们期待国家拿更多的钱,投入到社会保障中来。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好了,大学生到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他们自然愿意到企业去。”

  黄维礼还建议加大对工业园区服务产业的发展,“孤零零一座工业园,没有超市,没有娱乐休闲场所,没有图书馆,公共设施缺乏,谁愿意去啊?所以,与工业配套的服务产业要跟上,才能喜迎更多人才到企业去。”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就业不难择业题 26岁小伙7天投了百来份简历
· 大数据解说:大学生下一个就业高地在哪里?
· 大学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拼爹”不是主流
· 宁波大学生就业新政:困难毕业生每月可领800补贴
· 重庆高校“王牌”专业就业率普遍达到100%
·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不顺流浪10年 成“穴居大侠”
· 就业歧视普遍存在 学历歧视最为明显
· 2014河南大学毕业生月薪曝光:八成很满意
· 《2014年薪酬白皮书》:近七成职场人不满薪资
· 西安籍大学生初次创业 符合条件可申请补贴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