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链接:王晓初:2020年全国各类技师总量将达1000万 推荐链接:严隽琪:不能让职业教育成为“失败者的选择” 推荐链接:加强职业培训 缓解“招工难”“难就业”困局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制造”质量保障的基础,肩负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智力支撑和技能人才保障的重任。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基础条件差、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最薄弱环节,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建议加强以下工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首先,强化校企合作,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实行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制度设计上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人才,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从机制上对这种模式没有保障,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两段培养普遍脱节,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不高,企业普遍没有针对顶岗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实习内容,有的甚至变成缩短学制,最后一年直接到企业工作,导致培养时间不足、学生质量不高。建议:第一,修订《职业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规定一定用工规模的企业必须提供岗位供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并安排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学生实践,企业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第二,推进劳动准入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企业用工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的制度,在企业新招聘的员工中,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50%,并逐步过渡到先培训后上岗,持职业学校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上岗。第三,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确保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加强西部师资队伍培养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对职业教育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职业学校缺乏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的条件。以贵州为例,目前贵州全省中职学校40多万在校生,仅有专任教师万余名,职业高中生师比达35∶1,普通中专高达47∶1,教师缺口达万人以上。“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县级职校教师多为普通中学教师转行,专业对口率较低。建议:一是参照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确定一批专门培养中职师资的师范院校,或在现有师范院校中增设中职师资培养院系,定向为中职培养师资。二是针对西部县级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的实际,建议参照义务教育“特岗教师”选派办法,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以省为单位给县级职业学校选派“特岗教师”。三是开展全员师资培训工作,制定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和省级专业教师培训计划,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定期到高校、企业进修理论和实践知识。
第三,中央资金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倾斜,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加快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在国家第二期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推进中,进一步向西部倾斜。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议新设立“振兴西部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下大力气扶持西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